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思路,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有益的心得体会,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以美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思路,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有益的心得体会,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1
奉献自己于三尺讲台,书写真理、擦去功利,不忘“立德树人”园丁初心;倾心专注于种业科技,求真求善、精益求精,肩扛“强农兴农”时代使命;十余年如一日解民生多艰,以利天下、无问西东,书写“教民稼穑”责任担当。
作为农学院的一名教师,顾日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修养、人格、品质传授学生对道德情操的追求;顾老师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用扎实的学识、勤勉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科技兴农;顾老师浓情种业,心系三农,牢记教民稼穑的使命,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投身中国种业和农业的发展事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种子生产学》和《种子生产学实验》是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顾老师是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为了讲好这门课,我费了很大心思”,顾老师如是说。40课时的理论学习,16学时的实验操作,内容涉及水稻、玉米、小麦等七大作物,以及蔬菜、花卉、林木和牧草等经济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知识点多是这门课的最大特点,也是学生反映课程略显枯燥的症结所在。为此,顾老师特意去了湖南永州、甘肃张掖、新疆昌吉等水稻、玉米、马铃薯和油菜等种子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并利用小学期机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和参观,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农事认知,带领学生领略农业科技的魅力,切身感受种业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聆听了现代农业企业高管们关于种业技术的美好前景。然后再回到课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的共性知识点和每个作物的特异性知识点,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效果。课程得到学生的极大肯定,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排名全院前10%。
顾老师为人师表,极尽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去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地去传授知识,以自身的行为道德给学生做表率作用,只求付出,不讲回报。“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心声和愿望。顾老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老师的善良恩泽每一个学生。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顾日良崇尚宽以待人,严谨治学的教学理念。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很有人格魅力。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学生们懵懵懂懂,又不肯脚踏实地,但顾老师从未多加苛责,而是循循善诱,慢慢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大门。在实验中,当学生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顾老师总是能给予及时的分析和倾力的帮助。在生活中,顾老师平易近人,不骄不躁,与顾老师相处,总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也会像老师一样,在学生们迷茫时,为其指引人生。
种子科学方向的硕士、博士很多,每年还有很多做urp的本科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关注点,顾老师总是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很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宜的课题,并引导每个人进行科学研究。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进行思考和学习,其执着和投入常常让学生汗颜。顾老师对学生非常宽厚,严格而不严厉,从来不会因为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而责备学生,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教导。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顾老师总是用他最大的热情投身科研,也用最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
浓情种业,心系三农
顾日良是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参半。科研上,顾老师从博士学习开始,即选择玉米作为研究对象,二十年来不懈努力,从实验室到大田,围绕种子科技,以主要作者发表30多篇论文,授权专利近10项。
顾老师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种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并以此为契机,多次参与组织我国种子科技的教学和科研研讨,促进学科发展。科学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共通的。每次研讨会,顾老师总会精心准备会务,仔细记录与会者的优秀工作,并积极参与讨论和总结,用自己的满腔热情,醉心科研,心系种业。
顾日良也关注中国的农业和农民。当问及顾老师为什么选择玉米种子作为研究方向时,他给出了最朴实的回答——“玉米种子占中国种业市场的40%,是关乎6亿亩土地和相当数量农民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顾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当代农业服务工作者的担当。借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顾老师积极投身科企合作,多年来在国家制种基地甘肃张掖、新疆昌吉等地长期驻扎,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生产实践,撰写2本玉米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手册,开展数起技术培训,积极投身指导企业和农民制种,提升他们的种子生产技能,拉动农户的制种经济效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他受聘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担任国家“援外培训”的种业邻域专家,积极投身第三世界国家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也许正是有很多像顾老师这样的农业人,牢记教民稼穑的使命,心系三农,服务三农,我们国家的农业才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而不论是农业核心科技成果、还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都需要有矢志报国的科技攻关者、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者,顾老师,便是 其中之一,而他也将继续不忘初心,担起“教民稼穑”的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如他一般的人。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2
教育的初心在于立德树人,所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筑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城。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反思研究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能固化知识,要怀有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情怀。教师不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应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省者。要不断反思学习,扩充知识储备。充分领略教育专家与名师的独特魅力、广博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做研究,要善于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习先进理念和教学实践,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开拓了眼界,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为教育做贡献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3
作为人民教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要让莘莘学子深知,使一个公民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个人的品德。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以德服人才是立足于社会;长期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
作为人民教师,我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想我的学生时代,鼓舞我、影响我人生的;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些拥有迷人人格魅力;彰显以身作则原则;爱学生如爱己的德育兼优的老师们。
因此,当代教师更应该彻底贯彻严格执行师德师规的观念,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良好的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了总书记的报告心潮澎湃,真切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报告中还特别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当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当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时,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责无旁贷,教师的历史使命与崇高的时代担当,就是要把我们的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学习了总书记的报告后,我在课堂上,就将报告中和我们历史教学最有关的部分一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是彰显中华文化的辉煌进行了宣讲和总结,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和爱党教育。从历史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无时无刻不在分析着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才不断给党和国家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才创造了今天中国的强大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沉下心去、扑下身来、用心血去成就的事业。每天多努力一点,我们的学生离成功就近一点。爱学生不仅要付出大艰辛,还要有一颗无私、忘我的心。在教育岗位上,我们要牢记教师使命,不忘初心,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实践好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5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6
从2010年考入教师队伍,如今已有9个年头了,在这九年里,我不断思考如何不忘育人的初心,牢记教师的使命,做个“四有”好老师。
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样的初心?我认为教育应该是育人为本,育人应该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
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如何完成我们的使命?
第一,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纵观历史,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前辈,如蔡元培,叶嘉莹,潘鼎坤,章竹君等。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教诲自己的学生,他们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楷模。我常想,也许我一辈子也不能取得像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不断前行!
传播科学知识。只有在知识上,思想上有了开放进取的态度,才能不被愚昧的、落后的思想所局限。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也不断在进步,所以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向社会传播科学,传播正能量,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我们要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扶去那社会的糟粕,还学生一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常怀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爱的过程,教师有爱,学生才有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才是有爱的教师;拼搏进取、积极奋进的学生才是有爱的学生;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生命,育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棒的。
教育是有力量的,只有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知识,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民族复兴。 教育有了新的使命,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篇7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荐访问: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心得体会7篇 育才 育人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