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防控 >

猪丹毒的防控

时间:2022-10-24 19: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关键词 猪丹毒;致病机理;症状;治疗

1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已知50多种哺乳动物、几乎半数的啮齿动物和30种野鸟中分离到本菌。此外,鱼类(鳞、鳃)也带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富含腐植质、沙质和石灰质的土壤特别适宜于本菌的生存,例如在弱碱性土壤中可生存90天,最长可达14个月,可以构成重要的传递因素之一,因此土壤污染问题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流行最盛;另一些地方不但发生于夏季,就是冬春季节也可形成流行高潮。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易感性降低,但一岁以上的猪甚至老龄种猪和哺乳仔猪也有发生死亡的报告

2 致病机理

猪丹毒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出现菌血症,其病程颇有差异,急性的全身型猪丹毒开始表现为菌血症,很快出现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在由强毒株引起的更为典型的全身性感染病例中,血液内细菌迅速增加,菌血症通常在感染的24小时后出现,形成大量有毒物质,致使血管壁受损害(出血),以及脾和淋巴结增大。

另有些非全身性感染的病例,侵入猪体的猪丹毒杆菌毒力较弱时,或猪体有局部免疫力,血液内细菌的繁殖很少,细菌聚积于皮肤,形成局部的、界限明显、炎性充血的皮肤病灶(疹块),在这种情况下细菌将被清除,不产生败血症,病灶也会消失。

间有细菌虽然在血液内隐灭,但留存在心瓣或关节,可引起慢性疣狀心内膜炎或慢性关节炎。

3 临床症状及治疗

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该病潜伏期人工感染为3-5天,个别短的为1天,长的可延至7天。

3.1 急性败血型

在流行初期有一头猪或数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有时有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粘液,可能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粘膜发钳。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为多见,如治愈后这些部 位的皮肤坏死、脱落。病程3-4天。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防治方案:这类情况很难及时治疗,发病后等兽医采取措施时基本已经死亡,所以要以猪丹毒疫苗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3.2 亚急性疹块型

此型症状比急性型较轻,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病初少食,口渴,便秘, 有时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至41℃以上。通常于发病后2-3日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或圆形,稍突起子皮肤表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 可能康复。若病势较重或长期不愈,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革样痂皮。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为l-2周。

防治方案:这类情况笔者在基层多年从事兽医工作经验来谈,2007年前用地塞米松加青霉素肌肉注射1~2次基本能痊愈。2007年后疾病相对复杂,很多时候都不是出现单一的猪丹毒,基本上都会带有猪肺疫或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这时要用青霉素的同时,还要考虑加氟苯尼考或者磺胺类水针进行肌肉注射,再到饲料和饮水里添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磺胺类等添加剂饲喂5~7天。

3.3 慢性型

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附关节较膝关节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如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至数月。

心内膜炎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伏,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通常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皮肤坏死:常 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和蹄壳发生坏死。约经二三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淡的、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剖解病理变化: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

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粘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外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樱红色,充血、肿大,有"白髓周围红晕"现象。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严重,粘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暗红色,纵切面皮质部有小红点。这是肾小囊积聚多量出血性渗出物造成的。

疹块型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疹块与生前无明显差异。

慢性型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增生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粘稠或带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

慢性心内膜炎常为溃疡性或花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一个或数个瓣膜,多见于二尖瓣膜。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的。

防治方案:

1、针对高烧不吃病猪打针:注射用青霉素或者氨苄西林钠加地塞米松,另一边肌注氟尼辛葡甲安;一天两次连用3天。呼吸困难咳喘的病猪肌注氟苯尼考或磺胺六甲。一天一次连用3-5天。

2、拌料:每1000斤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g+强力霉素200g+磺胺间甲嘧啶100g,连用7天。

3、饮水:200-400斤水:阿莫西林粉100g+维生素类+葡萄糖5斤,连用3-5天。

4、疫苗:每年的5月份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

推荐访问:防控 猪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