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30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3)【完整版】

时间:2024-03-26 08: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0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3)【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30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3)【完整版】

(30篇)D建评论汇编(202403)目 录

(30篇)D建评论汇编(202403)

目 录

1.做正确义利观的自觉践行者3

2.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9

3.清醒认识反腐败的“三个绝对不能”13

4.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7

5.为基层减负重在常抓不懈21

6.要“诗外”不要“事外”25

7.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28

8.紧盯“硬骨头”狠抓不放31

9.深入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33

10.学习理论多下“涵泳”功夫37

11.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40

12.年轻干部基层挂职要做到“五多”47

13.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51

14.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55

15.以“拙戒于初”干事创业58

16.用科学的方法抓落实61

17.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用好DS65

18.看准了就抓紧干69

19.让敢担当善作为蔚然成风72

20.让奋斗者人生出彩、梦想成真76

21.开春即开跑80

22.深入开展DS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82

23.谈心谈话要通透85

24.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研究88

25.让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蔚然成风95

26.持续加强理论武装99

27.党员干部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102

28.紧绷纪律弦 廉洁过春节107

29.现代化建设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114

30.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形成长效机制122

做正确义利观的自觉践行者

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义利观,做正确义利观的积极践行者和有力促进者。

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意义 

事无大小,皆有义利。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进一步凸显利益问题,也更彰显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性。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是每个中国人不容推卸的伦理义务,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其一,为推进强国复兴伟业凝聚伦理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根本在于凝聚认同的伦理力量。一盘散沙是近代中国软弱失败的根源,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根本。强国复兴所需要的“强”,既指强的硬实力,又指强的软实力。要使巨大人口规模凝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既依赖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伦理自觉,又取决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利益实现。

其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价值基础。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核心在于坚定正确的价值方向。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人”与“物”的价值冲突问题。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追逐资本为价值取向,成为丧失灵魂、湮灭人性的根源,更是全球问题、国际冲突的祸首。“义,人之正路也。”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基础。只有人人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奉行“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原则,才能不断创造适合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

其三,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公平秩序。新时代新征程,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构建公平的经济社会秩序。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共同富裕是“众人所同欲”的奋斗目标,依靠制度创新营造持久公平的伦理秩序。遵循面向共同富裕的正确义利观,每个人依靠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就是每个人有保障的生产性公平;
做大“蛋糕”的同时公平分配好“蛋糕”,合理分配就是对共同富裕进行调控的伦理性公平;
先富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带动后富,通过慈善方式帮扶老弱病残就是起补充作用的美德性公平。

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内容向度 

行其当行,义利自明。新征程上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就是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正确认识、把握、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首先,在公与私关系上,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则天下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立“公”之“大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其次,在群与己关系上,善群而又成己。中国式现代化是群体性合作事业,必须正确处理“群”与“己”的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实现个人的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尽其才是关键支撑,才尽其用、分工合作,就是群己统一、义利一体,就是美人之美、各美其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每个人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汇聚民智立长远创一流,确保“与人同利”各得其所。因而现代群己关系既要筑牢共同利益基础,更要夯实创新创造的共同事业根基。

最后,在心与身关系上,正心而又立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义”者,“为之,人也”。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成为独立自主、相互平等的个人,方能合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人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就要超越对“物”的依赖,在身心关系上实现义利合一,否则“身”为物役,“心”也将被物化。因此,现代人需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抵制“物”对“心”的侵蚀。

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的长效路径 

学无浅深,辨行义利。新征程上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基础在“知”,根本在“信”,重点在“规”,关键在“行”。必须不断探索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的长效路径。

第一,行以信立的思想发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内而外的思想发动。理论上清醒,行动上就清楚。“顺理而行”“信以行义”。正确义利观广大而精微,必须深刻领会才能做到学思用贯通,深刻把握才能做到知信行合一,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正确义利观高明而悠远,要从方向上认识其科学性,从比较上认识其优越性,从实践上认识其重要性,成为“敬然后诚”者。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深处筑牢立信以行的动力之源。

第二,权以法度的榜样带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上而下的榜样带动。在上者,用权也。上严以用权,下义利分明。“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关键少数严以用权、权以法度,广大干部就能行之以法、“使私不行”。要以法为用权之依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小、落细、落地,让权力的使用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有法可依;
要以法为用权之依靠,划界线、谏命令、拒交易,让正当用权人的安全、利益、前途受到法律保护;
要以法为用权之精魂,真敬重、深认同、明利害,让权力拥有者约束私利、贪欲、情感而不背公为私。

第三,事以规正的制度推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制度保障和推动。“上下无义则乱。”正事先正规,事因规而成,“义”由规而行。凡事皆有“义”的正当性,又有“利”的可谋性,公共事务、社会事务、机关事务等莫不如此,而制度在于“因民之利”以达其“义”,使国家治理现代化真正在制度轨道上运行,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依规而行的正确义利观。

第四,界以境生的道德主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低而高的道德主动。利因戒而“义”,界由“境”而生。无觉、他觉、自觉、慧觉,人生道德之境节节攀升,激励人们正其义而谋动,合义利而全生。“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追求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就是现代道德品格,促进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就是现代道德法则,不被物化、不拜资本就是现代道德戒律。奋斗创造伟大,要提振劳动创造幸福的道德风尚,提升抵制资本驾驭的道德能力,提防“以利害义”的道德败坏,使大德、公德、私德、业德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普遍道德自觉。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强国强军,要在得人。

“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月1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习主席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谋深虑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激励年轻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动员,是引导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是做好年轻干部工作的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选贤任能,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对各级党组织来说,只有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从严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引导年轻干部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才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着眼建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重任在肩、大有可为。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刻,可以说到了“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际,越是这样,越需要年轻干部知重负重、知责负责。习主席在重要指示中,围绕年轻干部成为什么样的可靠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年轻干部要牢记习主席的重要期许和嘱托,把时代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许党报国、为民奉献,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干部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军队年轻干部是强军兴军的骨干力量,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宝贵资源。军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持续不断培养造就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要教育引导军队年轻干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好***强军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宗旨,始终把官兵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官兵的获得感、幸福感。要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带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敢于善于斗争,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节俭朴素、谦逊低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清醒认识反腐败的“三个绝对不能”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三个绝对不能”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警示我们必须保持一往无前、永不懈怠、持续发力的坚韧执着,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反腐败如果回头驻足,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如果松懈不前,在冲锋路上松劲歇脚;
如果心慈手软,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宽容姑息,先前的努力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就永远在路上。面对腐败和反腐败斗争的激烈较量,塌方式腐败和“前腐后继”屡禁不止,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顽固多发,腐败隐形变异、翻新升级依然存在,我们对腐败的危害性绝不能低估,对反腐败不能有“回头看”的错误心理,必须横下心来、说干就干,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决心不减、刮骨疗毒勇气不泄,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抓下去,才能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反腐败斗争越是成效卓著、形势向好越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态度决心不变、力度尺度不减、焦点重点不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赢得反腐败斗争主动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研究腐败变化新动向,把“广谱抗菌”与“靶向治疗”、“普遍清理”与“重点打击”结合起来,保持强高压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坚持问题导向,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年一年持续发力,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专项整治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

反腐败绝对不能慈悲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宣示。那些曾经是人民尊重、领导器重、社会看重的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把握不住自己,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这着实令人叹息。但一名领导干部一旦成为腐败分子,就已经站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对腐败分子慈悲是正义对邪恶的让步,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辜负。我们对腐败分子容不得丝毫懈怠手软,既不存在贪腐问题上的“铁帽子王”,也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坚决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
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治腐败分子,决不姑息迁就;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正风肃纪反腐。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完善反腐败工具箱,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完善基础性法规制度,继续加大审计等移送问题线索查处力度,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重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是党在新时代对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承诺。只有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才能将决堤之蚁清除、毁室之火湮灭,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民幸福安康。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DS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新起点新征程上DS学习教育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从政策方针和体制机制上为增强DS学习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出规定,为下一步深化DS学习教育活动、扩大DS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历史中可以得到启迪和教育、得到经验和智慧、得到定力和动力。党的历史是党成长壮大的写实簿,是蕴含党的智慧和经验的思想库。***总书记指出:“要加强DS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要坚定地走好新起点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就要深入学好DS,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学DS以明智,学DS以鉴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治党治国治军、为国为民为世的历史,也是一部蕴含着大智慧和好经验的历史。这种大智慧和好经验蕴含在党的奋斗和实践中,融汇在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兴业富民、立德立功的历程中,也体现在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与把握中。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我们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不仅能够明白党是从哪里来、为何而拼搏,而且能够明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要去往哪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目的。明白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的方略,我们就会获得清晰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力量,就会在DS镜鉴下明白我们今天和将来要走的路、要干的事和要创的业。在DS学习教育上的学以致用,其根本目的是要用DS照亮未来,用党的历史和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奋斗提供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获取智慧和积蓄力量的历史。学习百年来党的成长和奋斗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一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常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的品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顽强意志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
三是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健康的革命肌体带领人民前进;
四是一如既往地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适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可以说,党的历史中蕴含着的丰富智慧和强大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以辩证思维树立正确DS观,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择要而言,一要认真深入地学习DS,通过DS学习教育增进对党伟大而光荣的奋斗史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要通过DS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将其科学有效地运用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三要通过DS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之,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条件下,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学习DS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指引我们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取得更多、更大、更好的成绩。

为基层减负重在常抓不懈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有的村干部政务App、工作群打卡、学习、留痕负担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医保局在学习使用‘学习强国’中搞积分排名、通报约谈,引起党员干部抵触情绪”“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方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组织实施不科学、乱铺摊子留隐患”……日前,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总书记强调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给基层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加重基层干部负担,挤占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损害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近年来,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不断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积极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然而,也应看到在个别基层地方,仍然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现象和问题,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苗头、“新马甲”。比如,有的基层地方一面墙上挂着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牌子,让群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有的基层调研沦为“打卡式”“作秀式”“调演”,“走形不走心”,对工作推动毫无裨益;
有的基层硬性要求答题刷积分、学习软件打卡签到;
有的基层凡事要求按规格拍照留痕,“不留痕就没有做到位”;
有的基层“今天下发通知今天就要报送材料”;
还有的基层似乎红头文件少了,“无头”通知却多了……

前不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要“着力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着力解决精文减会、督查检查中的问题”“着力提升学习调研实效”“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着力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这一系列制度举措和工作机制的落地落实,对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神经末梢、根基所在。要进一步增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严抓不放、常抓不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和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抓紧抓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项工作。

形式主义问题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现象。“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深化标本兼治,既注重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特别是要坚持常态化抓典型案例核查通报。比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常态长效推进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典型案例,持续强化警示教育震慑效应,有力有效推动检视整改。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完善优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和实效,以具体扎实有力举措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特别是要完善优化基层评价考核机制,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出实招数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要“诗外”不要“事外”

 

陆游在《示子遹》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工夫在诗外”说的是写诗不能“以诗写诗”,讲究的是多体会、多研究、多深入生活。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不能当“事外看客”,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心理,而是要多花点功夫在“诗外”,做到多经事、善共事、勇担事。

多经事方能多磨砺。少数年轻干部习惯于“等活来”,不推不动,长此以往必沾染惰性,错失成长机遇。奋斗在新时代,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接几次“烫手的山芋”,老是抱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想法,就不可能激发出个人潜能,也难以磨砺出担当重任的真本领。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出现职业瓶颈,一定程度上与“两耳不闻分外事”的状态有关。因此,我们要有“多一事好于少一事”的追求,意识到做多了才能了解得深,掌握得深。如此,既能熟悉新情况,又可学习新本领,可谓一举多得。“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只有把所有工作都当成考验和锻炼,才能收获最大的成长。

善共事方能促干事。***总书记曾指出:“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补台”是舞台表演术语,引申为及时修正错误,弥补不足,最终完成计划。任何工作都有不完美之处,都需要补台。“补台”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年轻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不能刻意强调分内分外,要不断增强“补台”意识和团队意识,善于把工作做细做实,甘当绿叶、甘为人梯,努力营造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良好工作氛围,逐步形成相互补台、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良性工作机制。

勇担事方能真落实。当前,各级容错纠错机制趋于完善,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振。但应当看到的是,担心“费力不讨好”也成为阻碍一些干部自愿承担分外事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铆足干劲、狠劲、韧劲,在斗争中成长成才,在担当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党的好干部。不管面对的是分内事还是分外事,决不能因为碰到一点困难就畏葸不前,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要做到知难而进、攻坚破难、迎难而上,推动工作有序对接、有力落实。

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关键人物的权力监督,破除系统封闭性、专业性、权力过于集中等导致的监督缺失和盲区问题。强化专门监督机构与职能部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将权威性和专业性监督力量相结合。完善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机制,健全领导岗位之间的权力制约机制。同时,注重运用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监督主体的行动力和主动性。

健全腐败发现机制。问题线索要实现从被动的、偶然的腐败发现到主动的、必然的腐败发现。深化各类监督有效衔接机制、专项监督协同机制、各类日常监督同步机制、问题线索共享机制。健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适当扩大财产申报范围,包括收入、动产、不动产、债务等,严格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定期轮岗、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有关信息公开力度,为监督提供便利。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健全群众举报保护、奖励制度。

优化政治文化环境。政治文化优劣直接影响政治生态的好坏。优化政治文化,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重要方面。要抓好正风肃纪,坚持实事求是、唯实不唯上,立足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发展负责。要强化担当作为,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党员干部要强化斗争精神,提升斗争能力。切实把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好、运用好,发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

以大数据反腐为契机,强化统筹协调、打破条块关系束缚。大数据技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在调查腐败、发现潜在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反腐的力度和辐射力,有助于推动反腐全覆盖,推动不能腐的制度笼子更加牢固。为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有必要借助大数据反腐这一技术变革契机,完善反腐败“工具箱”,强化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协调贯通,从更高层面统筹协调大数据反腐,破除部门数据壁垒,打破条条块块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强大的反腐败合力,以反腐败工作的协调性,提高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协调性,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紧盯“硬骨头”狠抓不放

 

“要持续推动解决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在主题教育中,各地各部门始终紧扣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真刀真枪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但也要清醒看到,主题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有些问题解决了,但有些顽瘴痼疾还是“硬骨头”,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有个别干部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没有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在群众关心的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度整合不够到位、上下联动不够紧密、统筹推进不够有力;
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更负责的态度,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紧盯“硬骨头”,重在深入,贵在坚持,难在彻底。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靶向治疗正是破解症结的关键所在,事关主题教育见真章、出成效。要聚焦前期查摆的问题全面开展一次“回头看”,对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发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一件件研究、一条条细化,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加以解决,不能主题教育收官就不了了之。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的,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要着力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根子上查不足,持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真正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成效清单;
作风不严不实的,要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不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真正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和作用,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从整体上完善金融监管、优化金融服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既需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来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因此,加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诚实守信,是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诚实守信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人生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要求恪守合同、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体现在经济、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都应将“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扎扎实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以义取利,是金融行稳致远的关键。在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金融兼具了功能性与营利性双重特性,只有做到“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使金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在义利兼顾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稳健审慎,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立身处世之道。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强调“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就是要坚持把握好时机和力度,稳扎稳打,稳健前行。这对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深化金融改革和具体金融工作中,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为金融业营造有利于风险防控和稳健经营的环境。只有做到审慎监管、有序推进,才能持续推动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守正创新,是金融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追求。党的20D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为金融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不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当然,创新必须是守正基础上的创新,而不能受利益驱动,打着创新的名义盲目铺摊子,大搞资金体内循环、脱实向虚、规避监管。做到“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就是既要在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上持之以恒,又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

依法合规,是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石。“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金融业与货币交易关系紧密,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铲除一切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土壤,形成“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作风和氛围。金融业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树立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新征程上,要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繁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金融工作本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学习理论多下“涵泳”功夫

朱熹云,“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其中“涵泳”一词,意为沉潜其中、反复推敲、深入体味、以获真知。读书治学,尤其是学习理论,想要掌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涵泳之法是有效路径。

涵泳乃深入之法。涵泳非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更非生搬硬套、大水漫灌,而是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由现象到本质,逐步置身其中、反复琢磨研究、深刻体会领悟,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直至彻悟。涵泳式学理论,既要把理论知识学懂弄通,也要深挖理论产生的土壤追根溯源,更要明白理论内蕴的规律与脉络,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掌握“涵”法。涵,重在浸染。学习理论是一个求“进境”的过程,在“涵”字上下功夫,做到层层浸染,以求深入。学习理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朱子语类》记载:“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
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
然后将全章反复紬绎玩味。”要按照连贯的思维程序一步一步来、扎扎实实学,做到拾级而上、逐步深入。要讲究力度。理论灌输如春雨润物、清渠灌田,应根据自身的理论素养、学习需求、接受能力等,选择相应难易度进行差异化学习。如果一味狂风暴雨高强度灌输,则难以消化吸收;
倘若雨过地皮湿、蜻蜓点水,只知其表不知其本,则难以学深悟透。要把握进度。学习理论当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进度,不可一次推进太多,给消化吸收阶段预留相应的时间。学习理论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过程,须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方可学到精髓、收获真谛。学习理论更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过程。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常怀“本领恐慌”之心,秉持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掌握“泳”法。泳,重在深入环境。学习理论不能停留在“岸上”空喊口号,一定要如鱼到水中游,沉潜进去、沉浸其中。一方面,要深入到理论体系中去学习理论,通过耳濡目染、学思践悟来掌握理论、精通理论;
另一方面,要到实践中去学习理论,积极投身岗位实践、任务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总结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并上升为新的理论认知。同时要注意到,这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既不能单纯就理论学习理论,也不能脱离理论搞实践,二者要进行有机结合,并在循环往复中实现理论素养进阶。泳法,是驾驭之法。毛泽东同志指出:“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学习理论不只是读懂书本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能够驾驭理论。驾驭理论在于探索掌握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机动灵活运用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驾驭全局、推动工作的能力。

“优游涵泳”是一种境界。古代哲人提倡学习“优游涵泳”,从容求索、深入体会。教育家朱光潜对“优游涵泳”理解为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学习理论是常功、慢功、硬功,不可急迫躁进,集中灌输之后的“慢煨”“酝酿”是极其重要环节。“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党员干部须多在“涵泳”二字上下功夫,深入学理论、悟思想,切实提升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爱国敬业、勇于创新、诚信守法、回报社会、放眼世界的企业家精神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引领创新优先的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决策者,除了要帮助企业实现日常经营周转,还要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即是说,企业家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与核心要义、明晰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目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是经济层面;
另一方面,在实现企业基本经济行为运转流畅的同时,企业家更要关注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是否与中央步调保持一致,要在思想和实践上为企业发展指好向、把稳舵,这是政治层面。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的重要“灵魂”,是企业领导力、创造力的源泉。如果一个企业失掉了企业家精神,就会陷入“利润陷阱”,只关注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因此,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可以明确企业发展的“度”、兼顾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还能将企业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优势。现如今,我国已然迈上了通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那么不仅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之力,甚至还可能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路上的掣肘。因此,积极弘扬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则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总书记指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可以说,企业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坚持发扬企业家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企业在经营运作上要把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本原则,以高质量管理赋能生产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策略上亦要体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闯”劲,敢于承担风险,并在教训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突破。复兴路上,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胜。企业要争做技术创新的爆破手与探索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引领创新优先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引领绿色生产的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需要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之“质”在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囿于制度痼疾,资本主义发展难以破解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共富等诸多问题,因为它说到底无法推进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迎来了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效率节节高。由于受到西方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经济至上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蛊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只注重或崇拜眼前的经济利益与效益指标,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灵与肉的巨大紧张,影响了生产力发展。为此,企业家积极弘扬和践行企业家精神,承担社会责任、道德责任,道德经营,对于法律明文要求的生态规范要严格执行,对于部门不当的生产行为要严格约束,对于企业过时的生产思路要加速转变。***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自在自然只有与人化自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才能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因此,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发展中要努力践行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和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加快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企业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引领和推动绿色生产的新质生产力走上快车道。

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引领关系和谐、支撑有力的新质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这关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对关系:一对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另一对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发展到更高级的形态时,旧的生产关系亦无法与之相适应,从而催生出与新生产力相匹配的新生产关系;
反之亦然。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实质仍为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对其依然有效。***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今天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系统中,传统生产关系已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生产力与虚拟现实社会发展的急切需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成为一个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紧迫命题。如果说,我国社会生产的活力主要来自企业,那企业的发展需要精神支撑,一定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支撑和引领。为此,我国企业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弘扬爱国敬业、回报社会、放眼世界的企业家精神,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政策,配合中央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优化高等院校现有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储备发展新质生产力而需要的后备力量。同时,企业家应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进一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使一切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优质要素涌入我国生产领域,构建新质生产关系,进而引领关系和谐、支撑有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势必要依靠新型企业带来颠覆性创新。为此,以企业家精神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站在世界意义的角度予以把握。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企业家结合中国实际、博采众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作为世界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因此,以企业家精神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擘画了新质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也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与绿色理念,更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不竭动力。

年轻干部基层挂职要做到“五多”

 

年轻干部基层挂职是宝贵的成长经历、人生阅历,是开眼界、长本领的难得机遇和平台。如何抓住并用好这一机遇,通过基层挂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工作能力、充实从政经验,是每个即将到基层挂职的年轻干部所应思考的问题。

基层挂职莫忘“多看”。一般来说,年轻干部受教育经历完整,学历层次高,但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眼中所见都是周围的人与事,视野必然有限。到了基层,就务必要留心观察,观察党和国家的政策怎样从印在文件中到发挥实际作用,观察基层党委、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怎样运行、履职,观察挂职地的上级、平级、下级怎样决策、部署、落实,观察基层的干部怎样走街串巷、敲门入户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留心处处皆学问”,“多看”方觉世界宽。

基层挂职莫忘“多听”。年轻干部下到基层,耳朵里可能会灌入很多赞颂、溢美甚至奉迎、讨好之词,如果整日陶醉于这些客套、恭维之中,便会迷失、骄傲乃至忘乎所以。因此年轻干部切记要善于倾听,要“耳听八方”。开会时听同事如何汇报、讨论,领导如何总结、“拍板”,日常时听同事的介绍、报告,慰问时注意听干部、职工的反映、心声,调研时沉下心听工作对象、村民居民的牢骚、诉求。既要听在会议室、办公室,也要听在农家院、大杂院,“声声入耳”从而“事事关心”。

基层挂职莫忘“多问”。年轻干部从上级机关到了基层单位,在挂职地领导眼中是青年才俊,在同事眼中是富有学养,在下级眼中是学有所成,是被人认为腹有诗书、无所不知的。然而年轻干部自己万不可如此自视,慢说是跨领域的挂职,就是本领域本系统的挂职,离开原单位原岗位,自己的不知、不会何止一二。因此,一定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发扬好学的精神,像刚参加工作时一样,多问多学。问领导、问同事、问下级、问群众,从问中学到经验、学到方法、学到知识,也学到理念、学到作风、学到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工作中能够有底气地以“就我在基层了解掌握的情况”为基础,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作出能见效的决策。

基层挂职莫忘“多走”。年轻人到了基层,万不能“关起门办公”,把挂职简单变成换了一间办公室,满足于看一看文、开一开会、听一听汇报,而要力求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抓住挂职有限的时间,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多到自己协助分管领域的基层单位或乡镇(街道)、村(社区)走一走,了解掌握来自第一线的第一手情况。比如分管农业,就要多去乡镇的经济管理科、农业农村科,多去村里的大田、大棚。比如分管卫生健康,就要多去乡镇(街道)的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所)。坚持走出去走下去,看办公室看不到的、听办公室听不到的,到一线去找解决问题的真办法、好办法。

基层挂职莫忘“多干”。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知行合一,也只有实践过了,才能真正获得经验、获得底气。万不可像那个调侃挂职干部的笑话那样,“不干不好意思,少干没啥意思,多干怕人误会意思”,觉得自己只是挂职,人到了就算做到了,原单位不苛责,挂职地会迁就,期满了打道回府,而要人到、心到、手到,按照分工多干工作、多挑担子,既“挂帅”又“出征”,不分大事小事,都作为一种历练,做细做实做好。准备好每一次发言,主持好每一次会议,参加好每一次调研,落实好每一次入户,核实好每一张报表,撰写好每一篇文稿,把自己投入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中,和同事一道当“螺丝钉”、当“突击队”,并在推进工作中提炼做法、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总书记曾对年轻干部作出殷殷嘱托:“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基层挂职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正是用以“磨、练”的宝贵的“石、事”。年轻干部要牢记这一教诲,多看、多听、多问、多走、多干,在基层挂职中把自己磨成宝刀、练就本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放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DS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规范DS学习教育工作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条例》从DS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体现了党中央对DS学习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总结和运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书记指出:“学习DS、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一重要论述把学习DS、新中国史提高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的20D修改的党章明确将“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将推进“DS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一项基本任务,为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指明正确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DS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条例》坚持学DS和悟思想相统一,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摆在DS学习教育的首要位置。与DS基本内容的关系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党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推进理论创新。与党的历史结论和历史经验的关系方面,党的创新理论为党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达成历史结论提供科学指引,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诠释和发扬,拥有创新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根本所在。

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把DS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条例》指出,DS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DS学习教育是推动中心工作的有力支撑,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以DS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以DS学习教育为抓手,把握历史方位,抓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DS学习教育为动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胸怀“国之大者”,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看问题,主动担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心工作的决策部署,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

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树立正确DS观。《条例》对树立正确DS观作出明确规定。要认真学习DS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DS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分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澄清对DS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条例》强调教育引导党员坚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把DS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

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新征程的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旗帜鲜明提出“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这一系列重要要求既表明了我们党对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危害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也展现了我们党对坚守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本色的坚定态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商品交换那一套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侵蚀的风险始终存在,是造成腐败问题的重要根源。腐败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在公权私用、假公济私、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腐败分子掉进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泥潭,就是源于他们把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把公权异化为私利,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关键是从严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严防权力商品化。干部履职行权时,是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还是坚守“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是有根本区别的。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作出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选择。

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厘清规范权力的运行边界,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减少设租寻租机会。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的管理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等,着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与此同时,从严惩治这一手决不能软,对于靠权力抱成一团、用利益捆在一起、以圈子结党营私的行为,对于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问题背后的腐败行为,对于“互通有无”“投桃报李”等形形色色的利益交换行为,必须严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让商品交换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存身之地,始终保持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使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人们向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清澈蔚蓝的天空,更期盼清廉的风尚、清爽的交往、清朗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不让“商品交换那一套”在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有存身之地,才能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以“拙戒于初”干事创业

宋代学者吕本中在《官箴》中告诫世人“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并引用司马子微《坐忘论》中的“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阐明了与其在出了问题之后巧言掩饰,不如在做事起步之初就告诫自己老实防范的道理。这启示我们,无论立身做人还是为官从政,都要慎始慎初,做到以善始谋善成、求善终。

坚持“拙戒于初”,摒弃“巧持于末”,应成为党员干部做事之基、成事之道。“思其始而成其终。”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在做事之初集中心思精力、倾注聪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行稳致远、春华秋实;
反之,倘若以功利之心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注重慎始慎初,以致出发就偏、迈步就错,即便问题暴露之后极尽“巧持于末”之能事,千方百计淡化问题、逃避责任,最终也于事无补、为时晚矣。要杜绝这样的错误,党员干部就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做事不求个人名利,而是多为民谋利,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感干事创业,如此才能干出一番实绩。

坚持“拙戒于初”,摒弃“巧持于末”,是守正尚廉所需。明代广西总兵山云到任之初,询问部属郑牢:“世谓为将者不患贪,我亦可贪否?”最终,他被郑牢“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戒贪论断所劝服。反观近些年来落马官员腐化堕落的轨迹,大多是在本应“拙戒于初”时有失自觉、有失警觉,没能挡住“第一回”,在“轿夫湿鞋”之后“不复顾惜”,在东窗事发之后“巧持于末”,跟组织千般隐瞒、万般抵赖,机关算尽后,悔不当初。这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做人守正、为官守廉务必“拙戒于初”、慎始慎初,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系好守正尚廉的“第一粒扣子”。

坚持“拙戒于初”,摒弃“巧持于末”,就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履职尽责观念,践行善作善成的做人做事道理。“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拙戒于初”的自觉与警醒,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干事状态和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进取姿态,心无旁骛干事业,全力以赴谋发展,在不懈奋斗、永久奋斗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用科学的方法抓落实

 

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总书记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深刻阐述抓落实的方法论,为领导干部如何抓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引。

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变形不走样,前提是吃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健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全方位对标对表、全周期跟踪问效,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各地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不能谋“小利益”、打“小算盘”。不折不扣抓落实不是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拿着一个模子去套”,应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既保持定力又彰显活力,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一旦谋定就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任何犹豫、观望、懈怠都会丧失战略主动。永葆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具备见微知著的敏锐眼光,准确判断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明确应尽之责、必做之事、当务之急。对看准的工作,立说立行、紧抓快办,能早干就早干、能多干就多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当然,雷厉风行不是一味求快、盲动妄为,必须把握好时度效,正确处理稳与进、立与破、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马上就办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创造“功成必定有我”的业绩,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抓落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必须真抓实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在求真务实上狠下一番功夫。秉持“真”字,正确认识经济社会运行规律,识别事物本质,抓住问题关键,把握政策尺度,使每项具体工作措施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精神。锚定“实”字,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实,真正做到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破除贯彻落实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盯牢“细”字,坚持精细施策、精准发力,把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以“工匠精神”练就“绣花功夫”,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抓落实的大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纠治摆花架子、刮“一阵风”、过度留痕等不正之风,切实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精力真正用在干实事上。

推动决策部署落地开花,既要有“敢作”的气魄和担当,也要有“善为”的才识和谋略。领导干部要有一股闯劲,发扬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闯难关、蹚新路,敢于扛事、敢为人先。只要符合大政方针、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坚决干。保持一股钻劲,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铆足一股韧劲,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

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高质量落实,归根到底要靠千千万万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好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狠抓落实,争当坚定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用好DS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DS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DS、用好DS,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掌握党的历史、懂得党的历史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深刻理解党因何而伟大、如何续写党的伟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DS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每当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关头,我们党都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好DS用好DS,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特别是2021年在全党开展的DS学习教育,取得了重要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党的20D报告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DS学习教育相结合。《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就是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举措,为做好DS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深学笃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DS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DS用好DS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DS学习教育全覆盖,把党员干部学习和普通群众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学习与历史学习有效结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DS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全面吃透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强调认真学习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全面系统学习DS,强调学习和运用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和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坚持用好学校思政课主渠道与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媒体宣传和基层宣传宣讲等形式相结合,切实增强DS学习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注重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DS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修好了这门课,我们才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四个伟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在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史诗。以《条例》施行为契机,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DS、用好DS,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看准了就抓紧干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这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崇尚实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战风斗雨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只有抓紧干,才能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看准了就抓紧干,前提是看准。要看得准,关键是认识和把握规律。只有认识和把握规律,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本质,在遵循规律中更好推动事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五个必须”。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看得准,就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准确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要深入把握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比如,我们要看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要是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有利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工作,看准了就要抓紧干。

看准了就抓紧干,重在抓紧干。这体现的是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一方面,我们距离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不到12年时间,我国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必须快马加鞭予以推进,落实好一项项任务。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履职尽责,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争当事业尖兵。要坚决摒弃一切固守旧思维、旧理念、老套路、老办法的懒汉思想,坚决反对一切不担当不作为、推脱躲绕、不思进取的躺平行为,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看准了就抓紧干,是要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要在坚持防范风险和确保底线的前提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布局,确保自身工作的确定性。通过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好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让敢担当善作为蔚然成风

***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组织部门作为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扛起组织担当,充分释放促进干部敢为善为有为的强烈信号,让干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展现大作为。

处理好“将”与“兵”的关系,贵在敢为。在新征程上,应有带头冲锋陷阵的“将军”,还需有落实作战任务的“士兵”。组织部门“育才造士”,须锻造更多敢于作为的“精兵强将”。选优“头雁”助“将强”。要着眼知人善任、选配有据,定期对“头雁”开展精准研判,充分了解“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全面预判“干了什么、干成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用而有备,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头雁方阵”。配强“群雁”让“兵壮”。“头雁”是攻坚克难的“主心骨”,“群雁”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组织部门在选优“头雁”的基础上,更要配强“群雁”。要在阵形上统筹搭配,重点突出“沉稳持重型”与“敢打敢拼型”、“开拓者”与“老黄牛”等互补效应,达到1+1>2的整体功能,实现“落好一子、盘活全局”;
要在能力上综合提升,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双提升,有组织有计划地把“群雁”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和基层一线摔打历练,在壮筋骨的同时增才干。振翅“齐飞”展作为。既要让“将”发挥领头谋划作战、牵头下达作战、带头冲锋陷阵的作用,也要激励“兵”发挥落实作战任务、攻克急难险重、屡立奇绩战功的作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形成“雁阵效应”。

解决好“船”与“桥”的问题,推动善为。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会干事比作过河的“桥”或“船”,组织部门在激励干部敢为的基础上要推动干部善为。亮出想干事的“底气”。“船”或“桥”是想干事之基,“造船”和“搭桥”的前提就是要有想为之境界。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把想干作为成事的前提,把解决“过不了河”的问题作为工作方向,主动在岗位上扛起重任、挑起重担,心思向想干事上聚焦,行动在想干事上展现,以广大干部奋勇争先想干事的姿态,奏响“干部要干事、为官要有为”最强音。磨炼能干事的本领。“船”与“桥”是能干事之道,没有两把刷子,就没有干事创业的底气,更没有担当作为的硬气。组织部门要聚焦干部不会为、不善为的突出问题,采取精准滴灌式“喂养”和田间地头式“放养”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干部从“一专”向“多能”转变,教会广大干部把“船”撑得又快又稳、把“桥”建的又宽又好,确保平稳“过河”。同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以调研破冰、以调研破题,磨练干部“会造船”和“善搭桥”的真本领。坚定干成事的决心。“船”和“桥”是干成事之本,无论是“撑船”还是“建桥”都是一项复杂工程,行船可能会遇到风吹浪打,架桥可能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如果经受不住风浪拍打和技术考验,“过河”之路就会前功尽弃、遥遥无期。要把干部干事的态度、行事的速度、成事的韧度作为以事识人、以事择人、以事用人的重要标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矛盾困难面前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破解“过不了河”的困局,以善为创新局。

把握好“容”与“纠”的界限,促进有为。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让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干事创业,需要组织部门主动作为,推动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局面。亮明优与劣的标尺。要以察准考实干部为着力点,为优者、劣者精准“画像”。把“画像”刻画到位、画“活”干部,就要掌握收集好第一手“画像”素材,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起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把考察方式从屋内延伸到院外,做到既察一时也察一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以“一人一张考卷”打破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识有因、评有据、用有方。握紧“上与下”的准绳。干部能上是激励,能下同样也是鞭策。在动真碰硬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不能“只闻雷声,不见下雨”,要释放出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明确信号,在亮明优与劣标尺的基础上,把准干部上与下的准绳,让干部上之有理、下之服气。同时,要建立闭环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为上的干部“压担子”“搭台子”“递梯子”;
另一方面对下的干部也要加强关心关爱,不能一下了之,让干部下得来更上得去。践行严与实的标准。从严管理干部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一方面,要以零容忍的姿态向不敢为、不善为、不作为重拳出击,切实把“板子”打到放弃干事担事、选择“一躺到底”的干部身上;
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回访教育”“回炉锻造”等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让奋斗者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诚如***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一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新征程上,要努力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强化职业教育办学关键能力建设,培养更多一流人才,让匠之能、工之巧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大展身手、大有作为。既要为各类人才提供锻炼成才的机会,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
又要注重从教学、科研、生产和经营一线中发现拔尖人才,并加以培养和任用。最关键的是在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优化,从体制机制、政策待遇、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方面不断优化,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让创新创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矢志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加强创业扶持、优化创业环境,建立返乡青年创业人才库,通过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针对性服务指导,落实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让返乡创业青年有更多获得感。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特别是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三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让多样化选择、多元化成才成为美好现实。当今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有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才能更有底气和自信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全民终身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要着力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资源配置差距。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应把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对于老年教育来说,应开放老年大学,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资源的功能,依托社区开发多样化课程,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

开春即开跑

***总书记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干部干部,就当干字当头。一年之计在于春,要以开局即开跑、开跑即冲刺的状态,把“假日模式”转换为“工作模式”,念好“干”字诀,让“干起来”“忙起来”成为靓丽风景,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厚培想干事的动力。当前,有的干部不愿干事,习惯“躺平”;
有的不会干事,才不配位、能力平庸;
有的不敢干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不仅影响个人成长进步,也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要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打牢担当作为的思想政治根基,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激活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磨炼能干事的本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干部不仅要有干事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多经历“墩苗壮骨”,多接几次“烫手山芋”,不断锤炼担当本领。要以教育培训精准赋能,立足教育资源、岗位需求和干部自身需求,着力实施“扬帆起航”培养行动,形成上挂、下派、外学、一线培养模式,领导带头结对帮带,推动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增强本领、履职尽责中提升服务质效。

凝聚干成事的合力。用人干事,重在导向。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想干事的有希望、能干事的有阶梯、干成事的有舞台,扬正气、推新风,使担当作为蔚然成风。引导党员干部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与胸襟,也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力和认知。要坚持“近期可用、长期可培养”,通过“一线赛马”“四色管理”“擂台比武”等方式,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安排优秀干部到关键重点岗位历练培养。注重发挥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绩效考核、公务员考核、年度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深入开展DS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DS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DS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是开展DS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DS、用好DS,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DS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立足百年DS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党开展DS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条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DS学习教育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总结吸收了DS学习教育的新经验新成果,为做好DS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

做好DS学习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DS学习教育覆盖全党与面向社会相贯通。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DS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DS基本内容和宝贵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立正确DS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好党员自学和组织学习的作用,充实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DS课程,用好学校思政课渠道、红色资源、媒体宣传和基层宣传宣讲等形式,加强科研、学科、人才、纪律、经费等保障建设,切实增强DS学习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观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切实履行DS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DS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基层党组织要承担好直接责任,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把DS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领导干部要学在前、作表率,带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学DS、对事业的强烈责任用DS,形成一级带一级、全党一起学的良好局面。

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学习DS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以《条例》施行为契机,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谈心谈话要通透

谈心谈话是一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凝心聚力的有效方法。习主席强调:“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许多同志有这样的经历,入党时的谈话如雨露滋润,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交代任务时的谈话如战鼓催征,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心情郁结时的谈话如春风拂煦,开阔心胸、抚平心结……好的谈心谈话,对于锤炼党性、激扬斗志、改进工作、强化担当大有裨益。我们要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开诚布公讲不足、敞开心扉聊问题、深入交流聚共识,为团结奋斗、行稳致远扫清障碍、铺路搭桥。

以真诚促真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谈心交心、坦诚相待,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唯有真诚,谈心才能赢得真心。一方面,要面对面、心贴心,带着责任谈、带着感情谈,推心置腹,既无羞人之心,也无讨好之意,而是真挚提醒、真诚帮助,如此才能把话说到心坎上,在用真情换信任、以真心换共鸣中解开思想扣子。另一方面,要真讲问题、讲真问题,既不夸夸其谈,也不遮遮掩掩,而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瞄着问题分析前因后果,真正见人见事见思想。

以平等促交心。谈话不是训话,关键在于平等与尊重,不能把谈心谈话变成了上级对下级的工作问话、问题训话。要把握好谈心谈话的原则,只有知心朋友,没有职务高低;
只有平等交流,没有居高临下;
只有循循善诱,没有言语攻击。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在平等尊重的交流中打通情感壁垒、拉近心理距离,在拉家常式的谈话中引导对方打开心门、敞开心扉,在愿意谈、积极谈中了解实情、解开心结。

以点拨促醒心。谈心谈话不能车轱辘话来回转,也不能大话空话一通灌,要善于抓重点、把节点,要有会点拨的好方法,做到词达意、言入理。“点”使其明辨是非,“拨”要拨偏正向。做到想说的问题要点开、模糊的问题要点清、深层次的问题要点透。“点穴治病”要有力,“问诊”“把脉”“体检”“治疗”直指病灶,在红脸出汗中醒其心神、治病救人。要抓准时机,提领子、扯袖子,做到鞭辟入里,一语点醒梦中人;
不能轻描淡写泛泛而谈,不能隔靴搔痒停留于表面,而是讲通透、讲深透,使思想有净化、有升华,达到团结同志、帮助提高的目的。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新的飞跃是与其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紧密相联的。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高度重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高度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勇于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这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主体性的鲜明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中,作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学深悟透这些原创性贡献,更好发挥其强大的实践指导力,必须继续推进学理化研究阐释,为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武装提供智力支持,为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深厚学理支持。

二 

***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提出了“三个加强”,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他还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进行学理化研究,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

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说一种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意味着这一理论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质的提高,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或没有遇到和解决的问题,说出了前人没有说出的新话,提出了新的范畴、论断、命题和思想观点。***总书记在谈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时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可见,没有主体性、独创性,就没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

学理化研究是以各学科专门的概念、范畴、观点、原理、方法等,发挥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功能,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得出学理性结论的过程。党的创新理论包括其原创性贡献,本身就内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重在通过深入细致的学理分析、逻辑提炼、系统整合,进一步阐明这些原创性贡献都有哪些?何以成其为原创性贡献?它们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何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何在?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意义何在?等等。要把这些“理”分析透、阐释清,就必须通过学理化研究,把这一“彻底”的理论讲彻底。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涉及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对其原创性贡献既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学科角度深入研究阐释,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其他相关学科对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学理化研究阐释。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视角加强对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时代是思想之母。社会历史是思想认识史的本体,时代变化必然带来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同时思想认识又有着自身的逻辑进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必然发展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既包括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思想理论的坚持和创新发展,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坚持和创新发展;
既回答了中国之问,也回答了世界之问,具有宽广的世界视野。必须把原创性贡献放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发展链条中看待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阐明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这也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加强对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通过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方面的创新发展及其内在有机联系,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整体认知。比如,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等等。如果说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加强原创性贡献学理化研究是一种纵向研究,那么三个组成部分的角度可以看作横向研究,要把纵向横向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多学科视角加强对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都应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研究,为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贡献力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完整体系的组成部分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文化思想等蕴含的原创性贡献,着力进行学理化深剖细研。对于某些原创性贡献还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

加强对原创性贡献实践逻辑的把握。实践是理论之源,原创性贡献是为解决实践之需、谋人民之福服务的,是在总结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是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的智慧结晶,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对原创性贡献的学理化研究,不应是单纯的思维推理,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和巨大成就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原创性贡献的实践逻辑。

让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蔚然成风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新征程上,更好推动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建设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课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才能推动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新担当新作为,让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蔚然成风。

坚持思想引领,激发想干愿为的动力,让甘于担当扎根于心。培养造就担当作为的干部,最为根本的就是夯实干部的思想根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原动力。以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通过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干部示范学、追寻足迹现场学、思想溯源研讨学、线上线下全员学,进一步强化政治觉悟、增强担当意识。以红色精神笃志力行。立足现有红色资源禀赋,大力整合、科学规划红色教育路线,经常性开展轮训活动,让干部从中汲取顽强拼搏、奋勇前行的力量。以科学观念助推发展。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的重中之重,纳入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引导各级干部准确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跑对“路线图”、跑好“接力赛”、跑出“加速度”。

坚持强基赋能,增长能干会为的才干,让善于担当本领在身。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有合适的舞台,也要有过硬的本领。牢牢把握干部成长规律,针对干部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深入开展“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行动”,不断夯实各级干部会担当善作为的根基。抓好培训赋能。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靶向施训,以推动落实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中心任务需要,分系统、分领域、分层级持续举办小规模、短精特专题培训班,不断增强干部担当的底气。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实战实训,将行动学习融入专业训练,通过调研解题、擂台竞赛、演练比看、走访观摩、学员论坛等载体活动,全面增强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抓好实战锻炼。坚持把火热实践作为干部成长成才的最好课堂,选派优秀干部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社会治理一线及防汛排涝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解决矛盾中练出能担善为的真本事。

坚持事业为上,营造争干竞为的生态,让敢于担当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必须坚持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人事相宜,始终聚焦发展所需、人民所盼,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鲜明树牢选用“风向标”。把担当作为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坚持谁对事业担当负责、实干有为,就对谁优先使用、大胆使用、提拔重用,真正让想干事、能担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荣誉、有舞台、有劲头。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探索建立日常考察、督考联动、年度考核“三位一体”识人体系,把担当作为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主要指标,成立常态化考核组,定点联系部门单位,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调研走访、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全面掌握干部干事状态、思想状况、履职能力、工作实绩。选派组工干部深入到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开展调研,零距离“场景式”考察了解干部工作作风。

坚持严管厚爱,健全重干促为的机制,让勤于担当常践于行。干部既要严管,也要厚爱,从严管理和激励关爱是辩证统一的,必须注重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强化容错免责。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既问不为之责、乱为之责,又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与因公、违规和试错,让干部心无旁骛抓发展。坚决为清白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对编造事实、蓄意诬告陷害等行为,发现一起、彻查一起,力争实现澄清一人、激励一批的效果。强化关心关爱。大力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以优先选拔、晋级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刚性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坚持为事业负责、替干部着想,健全受处分干部教育回访制度。统筹有序安排干部休假,全面落实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经常听取干部意见建议工作机制,实行干部岗位变动、受到组织处理、发生家庭变故、苗头性问题、到龄退休前“五必谈”,面临重大困难、重大疾病、重大变故时“三必访”,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干部充分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和全方位的组织关怀,激发内在对组织负责、为事业担当的勇气和魄力。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持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是一项长期任务。***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打牢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政治自觉持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整党,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可以说,每逢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途径推进理论创新,是顺应时代大势、适应实践所需、植根文化沃土的科学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巨大的实践伟力。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要求全党必须持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推进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必须以求知若渴的心态,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发表的最新重要讲话、作出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望尽天涯路”的高远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定力,真正沉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用力,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党员干部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体现的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奉献,也是利益观在现实中的反映。只有将个人利益放于集体利益之后,主动吃苦担责,才能彰显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无私 

人生充斥着苦与乐,选择吃苦在前还是享受在前,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高度。习主席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体现的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奉献,也是利益观在现实中的反映。只有将个人利益放于集体利益之后,主动吃苦担责,才能彰显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无私。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政治标准,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拥有正确苦乐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肩重任,一旦耽于享乐,就很容易忘却岗位职责、党员义务,不干实事、滥用职权,继而陷入欲望漩涡不能自拔,滋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最终走向腐败堕落。无数事实证明,党员干部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公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在吃苦奉献中推动事业发展进步。我党我军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李先念同志曾说过:“革命军队的每一个军人,特别是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大众利益在先,个人利益在后。”军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一条重要标准,作为终身践行的政治品格,摒弃特权思想,剔除个人私欲,带头吃苦、带头实干,积极为部队建设发展作贡献。

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干部,根本要靠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名党员干部能不能主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取决于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在困难重任面前犹豫不决,在诱惑考验面前败下阵来。相反,有了为党和人民甘于牺牲奉献的坚定信念,就能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不竭的工作热情主动吃苦,在艰苦奋斗中有所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带头吃苦的实际行动不断砥砺党性、提升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

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干部,需要涵养大格局。格局的大小,体现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决定着他能不能主动担当、牺牲奉献。大格局是一种崇高思想境界,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的体现。只有用大格局算大账,才能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自觉做到个人服从集体,从大局出发,为大局着想,在牺牲小我中成就大我。相反,处处打自己的“小算盘”,不愿个人利益受一点损失,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不可能主动吃苦,也注定经不起考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共产党员的大格局令人肃然起敬。邓稼先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岗位和优越条件,扎根大漠数十载打造出“大国重器”;
黄旭华为了国家利益隐姓埋名、艰苦奋斗,不能照顾家庭,依旧无怨无悔;
张富清功勋卓著却数十载深藏功名,在贫困山区默默奉献……正是因为他们心怀大格局,吃苦在前、拼搏在前,才撑起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为个人小利和一己私欲所囿,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军队事业全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无私奉献,在攻坚克难中增强本领、坚强党性、成就事业。

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干部,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兴党强国的传家宝,也是赢得未来的重要保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能光挂在嘴边,必须以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然而现实中,有的人嘴上说要吃苦,等困难重任到眼前就避而远之,不愿到艰苦岗位、偏远地区工作;
有的人执着于做表面工程“装样子”,干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还有的人吃一点苦就叫苦不迭,工作刚有进展就四处宣扬、止步不前。这些都是没有把艰苦奋斗精神落到实处的表现。做到艰苦奋斗,就要发扬实干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在主动担当重任的同时以“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确保将吃苦在前落于行动。就要涵养奋斗本色。继承发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准确掌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还应磨砺恒心毅力。成就事业并非一日之功,要做好长期吃苦、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主动到风浪考验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在经历重大斗争的考验中磨练意志心智、毅力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在锲而不舍的苦干实干中为强军兴军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紧绷纪律弦 廉洁过春节

甲辰龙年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党员干部在欢度盛世佳节的同时,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避免有损党员形象的言行举止。笔者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实践中发现的情况,梳理党员干部廉洁平安过节若干提醒,以供参考。

言谈举止方面。春节假期,亲友聚会交流,有利于融洽亲情、增进友情,但必须注意,无论何时何地、线上线下、网络里现实中,都要遵纪守法、谨言慎行。一是绝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且有实际言论、行为或者造成不良后果;
绝不能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
绝不能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
绝不能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绝不能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者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如具有上述行为,依据《条例》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一条等规定处理。二是严格保守工作秘密。春节期间要遵守保密法律法规规定,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将工作秘密、他人隐私作为炫耀资本和谈资。如泄露、扩散或者打探、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巡视巡察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依据《条例》第一百四十四条处理。三是其他失德失范言行。有的春节期间在与他人交往时,颐指气使、口大气粗,甚至酒后失德或者滋事,如损害党员干部形象,视具体情节依据《条例》第一百五十四条处理。有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如造成不良影响,依据《条例》第一百五十三条处理。有的生活奢靡,铺张浪费,追求低级趣味,如造成不良影响,依据《条例》第一百五十条处理。

礼尚往来方面。人们在春节期间通过礼品、礼金表达祝福、礼尚往来是传统习俗。从通报案件看,逢年过节进行利益输送情况时常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财物。党员干部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券)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如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包括私营企业主、下级等与职权、职责相关的人员礼品、礼金等财物的,区分情节轻重,可依据《条例》第九十七条第一款处理。即便收受的对象与本人职权、职责没有直接关联,如收受明显超出当地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的,区分情节轻重,可依据《条例》第九十七条第二款处理。二是违规赠送礼品、礼金。“没有赠送就没有收受”。除了收礼者涉嫌违纪外,党员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券)等财物,如情节较重,依据《条例》第九十八条第一款处理。此外,若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送礼的,如情节较重,可依据该条第二款处理。三是违规用公款购买赠送或者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等。有的慷公家之慨,以办公用品等名义套取公款后购买礼品、消费卡(券)等赠送或作为福利发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区分情节轻重,依据《条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处理。

聚餐娱乐方面。春节期间,亲友聚会往往应接不暇。从查处的案件看,违规聚餐、娱乐等聚会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违规吃喝。春节期间,要严防“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隐形变异违规吃喝行为。实践中,突出表现为三种类型:1.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如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据《条例》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处理。2.违规公款吃喝。有的在没有正当合规的公务接待事由情况下,违反公务接待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娱乐等活动,对组织者、参加者等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区分情节轻重,依据《条例》第一百一十三条处理。3.超标准、超范围公务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春节期间,对正常的公务接待活动可按规定安排公务餐。然而,有的假公济私,以过年庆祝为由,违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第十条“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
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等规定,超过公务接待标准和陪餐人数接待,或者上高档菜肴大吃大喝,根据《条例》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违反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是违规操办婚礼等喜庆事宜。春节期间,人们举办婚礼、乔迁等喜庆事宜较多,寓意喜上加喜。如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喜庆事宜,若造成不良影响或情节严重的,依据《条例》第一百条处理。三是组织、参加赌博活动。春节期间,党员干部参加亲友间麻将等消遣娱乐活动并无不可,但切不可参与“带彩”娱乐,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麻将、扑克等活动(包括网络赌博),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依据《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未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处理。涉嫌赌博等犯罪的,触犯《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等规定,依据《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四条等规定处理。

旅游出行方面。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出行频率较高,其中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需要提醒。一是公车私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规定,公车只能用于党员干部本人的公务保障。如使用公车走亲访友,既违反了公车管理规定,又反映了个别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对上述行为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如情节较重或情节严重的,依据《条例》第一百一十七条处理。二是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车辆。有的在走亲访友时主动要求私营企业主、下属等提供车辆保障,如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且情节较重或情节严重的,依据《条例》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处理。三是违反驾驶安全要求。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春节期间,车流量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多。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安全驾驶理念,严防酒驾醉驾和交通肇事风险。如构成酒驾的,或者涉嫌危险驾驶罪或交通肇事罪的,《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等均规定了相应处分。四是不按规定报告个人去向。对于按规定需要报告个人去向的,如党员未严格执行报备制度,存在瞒报、谎报或未及时报告行为,若情节较重,可依据《条例》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的规定处理。五是违规接受旅游安排。春节假期较长,有的到外地旅游过年,要严格遵守廉洁要求。如接受私营企业主、下级等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旅游活动,如情节较重或情节严重的,依据《条例》第一百零一条处理。

值班备勤方面。春节假期,各级党政机关都有值班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值班。一些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要备勤,舍小家为大家,随时处置突发情况,保障人民群众佳节平安。党员干部在佳节期间,要时刻严格遵守值班备勤等工作纪律。如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且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视具体情节依据《条例》第一百四十九条处理。同时,春节期间,党员干部要做好随时处置本职工作范围内的突发事件的准备,如在工作中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且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依据《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处理。

现代化建设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向全国人民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7日参加天津代表团讨论时,他坦然而又郑重地对大家说:“我已经得了癌症”,“正在医院里同疾病作斗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这是晚年周恩来内心最强烈的愿望,也是他一生追寻、矢志不渝的信念。

“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寄语同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经过反复推求、深入比较,他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选择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方向路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28年的浴血奋斗中,周恩来作为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向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北平一些大学教授作报告时指出:“中国太落后,现代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百分之十左右,需要用极大的努力才能使国家现代化。”8月10日,他在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建设新中国,要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克服困难,走向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付出了巨大心血。1954年9月23日,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而且深刻揭示了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进行革命的目标。1957年8月4日,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个报告不仅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规范表述,而且具体绘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前所述,周恩来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这个宏伟目标,又一次为中国人民鼓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斗志。

“使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地有配合地向前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周恩来一贯重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他曾经概括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短短十几个字,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地有配合地向前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1953年9月8日,周恩来在报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指出:“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们虽然还有一点重工业的底子,但是作为工业化的基础,是很不够的。因此,不能不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来发展重工业。”可以说,这个决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紧迫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党一开始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周恩来也明确提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

鉴于农业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两者关系至关重要,周恩来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他指出:“以农业为基础就是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以解决原料、城市劳动力、供应、开辟国内市场等问题,为发展工业打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是,把工业、农业以及各个方面现代化。”1962年12月24日,他就做好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工作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两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文化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总的方向是要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都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只有基础发展了,工业和其他部门才能发展。支援农业要有效、持续地发展,要从广义而不能只从狭义去理解。另外,还要支援轻工市场,兼顾国防,安排好农、轻、重。”

周恩来还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关系现代化的全局,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1963年1月29日,他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还强调,“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他在农业、工业、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比如,他强调“我们要搞尖端国防。尖端和国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亲自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变成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周恩来用“国大、物博、人多、任重”八个字来概括中国的特点,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是长期的过程。1964年12月16日,他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中国人口多,从需要量讲,经济还很落后,要变成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情况复杂得很,“搞了十五年经济建设,老实说,我作为总理还没有学会呢!”这是周恩来的真切感受,反映了我们D建设现代化强国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

为了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周恩来反复强调“必须注意实事求是”,“搞生产必须要根据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1956年2月8日,他在主持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时指出:“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工业建设可以加快,但不能说工业化提早完成。”9月16日,他在党的八大上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强调,“应该按照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国家物力、财力、人力的可能条件,实事求是地规定各项指标”。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步骤逐渐清晰起来。1963年8月23日,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发展问题》起草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必须瞻前顾后,有一个远期的奋斗目标。“是否可以提,用二十三年的时间或者是在二十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9月6日,他进一步指出:三年过渡之后,我们打算搞一个十五年的设想,“就是基本上建立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工业体系,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在二十世纪内,建成一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64年12月21日,他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强调。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丰富现代化的内涵,并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完善。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周恩来生前念兹在兹的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在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形成长效机制

近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意见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并提出了“五个持续”的重要要求,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持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运用好主题教育积累的重要经验,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用好“五学联动”有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感悟真理力量。近日,***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学理论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学无止境,学贵有恒。要持之以恒深学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打牢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持续推动解决问题。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检视问题,全面查找自身不足和工作偏差,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狠抓整改整治,着力从思想根源和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解决了,有些问题是“硬骨头”需要长久发力解决,同时发展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要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一项一项落实整改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持续改进作风。主题教育期间,***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就防止形式主义、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在***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广大党员干部驰而不息正作风、治歪风、树新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落实“四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让新风正气在新征程上不断充盈。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这次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二批更加注重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着力点,落实落细惠民政策和为民服务,强化了基层工作、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抓好落实。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不断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带头贯彻落实好。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作出的八个方面工作部署,首先就是突出凝心铸魂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党性作风、破解工作难题、担当使命责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团结奋斗、永远冲锋。

推荐访问:(30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3) 党建 汇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