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散步的读后感6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1-28 15:48:14 来源:网友投稿

散步的读后感6篇你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专心书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其实也是议论文的一种,读书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快途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散步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散步的读后感6篇

你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专心书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其实也是议论文的一种,读书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快途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散步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散步的读后感篇1

最近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班里有些孩子像极了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地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为了帮他们提高成绩,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他们似乎总在和我们作对:字迹潦草,作业拖拉,上课分心,下课没影……于是,我真的生气了,我厉声训斥他们,我剥夺他们休息、玩耍的时间,我打电话向父母告状。自私的我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他们,甚至是苛求他们,却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这群“小蜗牛”的心里其实早已受了伤,但在老师的鞭策下,他们只能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学生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急于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诗的另一小节是: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着诗句,心灵触动的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时,“小蜗牛”送我一颗葡萄,一瓣橘子;教师节,“小蜗牛”送我一支笔;还有“小蜗牛”热心帮助老师、同学的画面……这些悦耳的“鸟叫虫鸣”,这些亮丽的“星斗”,竟是这些“小蜗牛”送给我的。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地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的成绩不好,但他们那颗纯真的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因为,上帝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散步的读后感篇2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文中这样描述蜗牛:"它已经在尽力的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吼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最后我松手了,只能放弃,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蜗牛向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 我闻到了花香,感到了柔和的微风,发现了前所未用的风景……"

读后我顿悟:牵着蜗牛去散步,这不正如我们教师的工作吗?文中的蜗牛不正如我们这些成长路上的孩子吗?我们催它、吼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有什么用?只会让自己享受不到伴着孩子成长的乐趣。教师自己生气的同时,孩子也会像蜗牛一样流汗、流泪、受伤。那就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听听孩子心底的声音,观察孩子的个体和群体成长的水平和阶段,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引领、陪伴孩子的成长。

此刻,竹笋成长的视频浮现在我的眼前。小竹笋不愿醒来,不愿成长,不愿享受外面的阳光和雨露,竹笋妈妈热情的呼唤小竹笋,妙语连珠的描述外面新奇的世界,耐心地鼓励的竹笋,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竹笋终于鼓起勇气拔地而出,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享受到了阳光和雨露。

我真为竹笋妈妈的睿智而惊叹!在人的成长路上需要学习动机,文中的竹笋妈妈正是很好的激发了小竹笋的成长动机。小竹笋在妈妈的引领下在自己努力后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也5不正如教师的职业吗?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激发、引领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知识的雨露,获得生命价值的提升。

散步的读后感篇3

慢慢合上《美学散步》一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同时,他还提出,中国绘画中往往可以感到线条的力量,流动的线条是最富美感的,所以古代人常常把形体转化为飞动的线条,这就是我国古代绘画带有舞蹈意味的原因,敦煌壁画《飞天》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重视线条,我们看到了“笔墨”对于作画的重要。笔墨技法表现在“骨力、骨法、骨气”上,“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出的一种力量。这是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骨节相同的因此我们见得每一幅国画都有一种坚固的形象组织和坚定的内在生命力量。我们应该透过“骨”去领略“风”,这才能得到享不尽的愉悦之感。《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说到建筑和园林,我想前立刻会浮现出气势宏伟磅礴的紫金城、颐和园;含蓄温婉的苏州园林和风细雨下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如果不懂得中华民族的飞动之美和空间艺术,是不会深刻的。飞动之美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刻上,还表现于建筑园林之上。只要看看北京几大宫殿中的装饰:飞腾的龙、愤怒的猛兽、展翅的鸟雀、扑翼的凤凰、转来转去的蛇、伸着脖子的白鹭、顾影自怜的仙鹤、互相嬉戏的猴子、还有神仙、玉女飞天的场景和妖魔鬼怪狰狞鬼脸……就能充分感受到我们民族人们内心涌动的生命活力,那典型的“飞檐”,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宗白华还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他说中国人注重“可游,可行,可望,可居”,而“可望”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游”、“行”、“居”都是为“望”服务的,所以我开始明白了中国的窗、亭、台、楼、阁、廊在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角色,它们构成了“望”的途径。窗子使其内外发生了交流。一扇窗就如一幅画框,窗外的景色构成了框内的图画,并且它总是变动不居的。在窗内任何一个角度看窗外,都会得到不同的景致,这同样也体现在亭台楼阁廊上。中国人喜欢设亭台楼阁,喜欢设窗,是和许久以来的民族审美传统分不开的,独坐窗前、独倚亭边、独行廊中,都会让自己的视觉得到一次很好的旅行和放松,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在大自然里品味变化万千的韵致和美丽。

中国从六朝以来,艺术理想的境界就是“澄怀欢道”,在拈花的微笑里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百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这就是他追求的“禅”的心灵状态,就是“出水芙蓉”的至高意境之美。在清幽、自然秀丽中生发,产生“生气远出”、“妙造自然”、“清真可爱”的情感体验,正如温婉的玉,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出水芙蓉”是宗白华的一种在深度上追求人的生命本真和自然本真的意境创造,为了达到他艺术和人生的至高清纯境界,表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对人“真性”的挖掘体悟。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故乡,抚平内心的伤痛,慰藉平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散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

散步的读后感篇4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是中国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散文试。这篇文章充满了哲理性,同时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读完后感受颇深,现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现在我从事的是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智力障碍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在肢体上,心智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障碍,他们就像是文章中说的蜗牛一样脆弱,行动慢,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用爱心呵护我们的小蜗牛们,就像母亲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和他们亲近,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同时,爱也是包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些时候孩子们可能会达不到你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有时可能会急躁,失去耐性,还有时会大声地向孩子们抱怨:怎么还是不会?也有时会因为孩子们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向他们大声呵斥,可是,我们在发完火后是否会想一想:他们都还只是孩子,还是个智障孩子,他们也许已经尽力了,可是仍达不到标准,不妨弯下腰来,说一句:孩子,没关系,加油!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然后耐下心来,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放慢进度,反复训练,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

生命的意义在于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你快乐还是痛苦、积极还是消极、感恩还是抱怨。一句话说得好:生活是一面镜子,原封不动地反映你的心态。你对生活怎样,生活就怎样回馈你。当你微笑地面对生活,生活会示予你灿烂的微笑;当你哭对生活,生活也还你一样哭丧的脸。如果你能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情,你就会拥有生命的阳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抱怨,抱怨工作的辛劳、待遇的不公、生活的不顺心,因为这些使得我们产生了倦怠感,但不管你的心情怎样,客观事实总是存在的,与其经常抱怨,说生活的不如意,不如用微笑积极地面对,也许换个角度,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一面。也许你总在抱怨学生多么地难教,多么地不守纪律或是习惯有多么不好,但你有没有静下心来去观察他们,他们身上有什么闪光点是值得肯定的,或是有什么事情是让你感动的,也许孩子们的一个眼光、一句问候、一个举动不知不觉的想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朴实而最美好的一面。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看,看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多少,而不是去计较他们到底有多慢,对于你来说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时,你就应该很认真地表扬他们。

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有句话叫做教学相长,在你教学生的过程中,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提高,就如文中所说: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这群小蜗牛们,才有了我们这个群体特教教师,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会努力的去开发教材、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也是因为教他们,让我们获得了种种的成就,论文获奖、公开课获奖、荣誉称号等等,所以,虽然小蜗牛们是弱势群体,却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还是用一种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们吧!

散步的读后感篇5

?散步》这篇课文所讲的是莫怀戚和母亲,妻子、儿子一家四口散步的生活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便能感觉到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的亲情,滋润的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的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条暖流的冲击,暖了心田。

莫怀戚,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小说集有《大律师现实录》等。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作者的父亲刚刚去世,照顾了作者父亲多年的母亲好像一下给抽掉了生活目标,变得没有精神,没有了以前的状态了。作者学医的弟弟告诉他,母亲这是得了丧偶综合症了,这时候,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于是便有了作者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却透露着孝与亲情的日常琐事。

文中写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作者在写这篇文章后20年曾解释过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看起来当然是讲尊老又爱细,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田野上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这很难不让读者的心里想起“生命”。

“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承托起了一个温暖的家。“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那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是决定分岐结果的人,也是一家人最信任的人。“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撑起了整个世界。

文章已经结尾,而我的心却仍然被震憾着。初读文章,仿佛只是一篇普通的日记,但深读文章,才发现作者不仅做到了“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还处处透露着生命和亲情,写出了生命延续的真谛。让我们像作者学习,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记录下来吧!

散步的读后感篇6

今天伟铭背回了流动小书包,吃过晚饭,我们便好奇地阅读起来了。

乍一看这本书,故事中的主角、色彩都有点简单,但仔细读完才发现这是本越读越有味道的书。每一页都固定的出现两个主角,每一页上都变换了不同的场景,每一页上都呈现的不同的境况,让读者随着情节,忽而紧张忽而开怀大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伟铭没有大多的反应,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提醒他关注更多的"细节,比方看狐狸在不同的心理下表现出来的贪婪的眼神、偷偷摸摸的动作、惊恐的表情、碰壁后的尴尬和滑稽的惨相……孩子受到情节的渲染竟情不自禁加上了他自己的想象,比如:让狐狸掉进坑里、让他在跳起来时碰到树枝砸着脑袋……我心里很高兴,孩子心里有了他自己对“好”“恶”的评判,还知道站在“正义”这一边呢!带着这种收获的喜悦,我们读了第三遍,读完后我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道理引申出来讲给孩子听,让他能真正的听懂。我对伟铭说:“我们都要像这只昂首挺胸的母鸡萝丝一样勇敢、自信。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作为这只存心想伤害别人的狐狸,不但不能得逞,反而因为他一心光想着害别人,忽略了周围其他的东西和潜伏的危险,最终把自己害的遍体鳞伤,得不偿失……”伟铭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这些话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只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陪他阅读,同他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心得,他的读说能力会大有长进,也会明白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感谢老师们这么用心的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读本,让我们大人们也得到了心灵净化……

师语:铭铭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与妈妈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只是孩子现在的年龄应该拥有更多的快乐,我们还不急于将绘本中渗透的道理提炼给孩子,好绘本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这个。那么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和孩子一起把“阅读”这件事情变的快乐起来,让孩子真的爱上绘本,爱上阅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观察、领悟、表达变得丰富起来……

铭铭妈妈,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推荐访问:散步的读后感6篇 读后感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