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6篇

时间:2022-08-24 13: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6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1.4 党的基本路线(或称总路线),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既定的历史任务,对战略目标、领导和依靠的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6篇,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6篇

篇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21.4

 党的基本路线(或称总路线),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既定的历史任务,对战略目标、领导和依靠的力量、主要实践手段以及保障条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的原则性规定,是指导党的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因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制定相应的基本路线。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演变,探讨和体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总结制定、贯彻、坚持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和规律,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过程3 党制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与启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八大路线

 战乱后的乱摊子

 苏联专家在中国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中共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阶级斗争矛盾逐步解决,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很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而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变得尖锐的情况下开的。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前四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第五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并在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下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总体上讲,制定、贯彻和实施这五条基本路线,都是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前四条基本路线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第五条路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实践基础。

 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看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借鉴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并对它实行中国化的改造后提出的。八大决议正确判断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作为确定八大路线的政治基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时,没有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符合国情的判断;“文革”时期路线以“大过渡”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依据,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导致全局性的“左”的错误。新时期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发展战略看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八大路线: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其基本点中明确了“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时期路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新时期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发展方式看八大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强调了“建设”是中心工作,但当时并未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五个革命”并举,即“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作为兴国之要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基本路线的规定中经历了从“无中心”、“多中心”到“一个中心”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过渡时期总路线关于“速度”的表述是“逐步……并逐步……”,八大路线表述为“尽可能迅速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多快好省”,核心是“快”,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作出规定。

 提出和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贯彻和实施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统一全党的共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也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篇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奋斗历程对我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年) 二、国公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初-1937.7)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 1978.10)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1978.12)

 一、党的创立初期(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 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在旧中国,最早向国内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据现在查到的文献看,早在十月革命前,1899年广学会办的《万国公报》第2、3、4月的第121期和123期上,刊载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英国进化论者颉德的《社会进化论》第三章(题为《大同学》),在该文中,曾两次出现过马克思的名字。1902年,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3年在《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一文中,他又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鼻祖”,以后他还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马克思和引用过马克思的话。1912年,孙中山写了《社会主义派别及批评》一文,他称赞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圣人,是科学派社会主义,并赞赏马克思的《资本论》。1912年,《新世界》杂志上,以《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标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整本书籍译成中文。总之,到20世纪初,在国内先后有几十种刊物都刊登甚至整章整节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名著。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开始真正的传播1919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理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初-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 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 、党的四大召开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 名党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维经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党的五大召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开国大典上举行的阅兵式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78、12-)

  1978年:科学的春天,伟大的转折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大会上作重要讲话,科学的春天到了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9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启示之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中,什么时候没有形成全党所接受的统一的理论,党内就混乱,乃至分裂;什么时候党确立了理论,党就团结坚强,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全党智慧的结晶。我们党过去之所以出现某些错误,正是由于我们偏离或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墓本问题 ,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启示之二 :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第一,现阶段我国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二,党的执政地位和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 第三,当代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国际形势正由冷战趋向缓和,并向多极化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杜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它们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并利用和平演变的手段进行渗透,企图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到政治,体现在党的建设上 ,就是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党旗、党徽 党旗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篇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国内刊号 CN6 1 - 1 4 9 9 / C 2 0 2 0 年0 3 月(下)

 咨 政 论 坛余浏(中共北海市委党校

 广西北海 536005)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70年里,我国经济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阶段(1949年至195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国民经济濒临奔溃的边缘。1949年至1952年,我国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并采取一系列支援农业的政策等措施使得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二是通过“一化三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的过渡。第二阶段:探索和曲折阶段(1957年到1978年)。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把握建设经验不足,在这一阶段经济出现了一些失误,其中两次运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中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也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上三年来连续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经济经历了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在十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长期失调,原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期间,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第三阶段:突围和高速发展阶段(1978年到2012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大讨论的开展,国家开始由乱到治,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等重要观点,并提出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合法席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同样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央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确保了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在这一阶段不仅实现了我国经济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及启示收稿日期:2020-03-11的突围,更是使我国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这一阶段,GDP增长速度超过10%的有15个年份,年平均增速高达9.8%,我国经济不断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第四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与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面对这一特征,党中央果断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并指出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不断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党中央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以及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断把握,2015年11月,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如何看”和“如何干”的问题。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中国是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1.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过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完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出接近20%,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正在引领工业领域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在服务业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服务行业产业层次和品质不断提升,进而带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2.已建立健全世界上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如今,我国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据统计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0倍,年均增长2.6%;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

 79国内 刊 号 CN6 1 - 1 4 9 9 / C 2 0 2 0 年 0 3月(下)

 咨 政 论坛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0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航空方面,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1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838万公里。3.不断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据央行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29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68.24万亿元,同比增长6.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截至2019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历经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不仅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更是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4.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七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228元,是1978年的211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摆脱了温饱、实现小康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在扶贫事业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我国贫困地区、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6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减贫、脱贫,给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人类减贫的奇迹。此外,近年来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更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努力奋斗而得来,成就来之不易,其背后积累了经验对于我们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而言弥足珍贵。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断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始终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将更为波澜壮阔,我们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2.经济建设是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所经受挫折和曲折深刻教训的深刻反思总结得出来的真理,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对不适应甚至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必须对落后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3.改革开放是动力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40年来,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将成为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我们也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贯穿于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4.社会稳定是保障70年以来,正是牢牢把握住了世界时代形势缓和、国内相对稳定的契机,不断对我国社会主义以经济进行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主题,千方百计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代,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大势,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5.人民群众是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依靠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由一个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注重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必须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广泛的凝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力量。参考文献:[1]姚灵丽.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J].环球市场,2016年第九期[2]卫兴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建国60年来一个重要经济学问题讨论与发展的历史轨迹[J].新视野,2009(5)15-19[3]伟大成就彪炳史册 深刻启示引路前程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成就及历史经验评述[N].金融时报,2019.6.20[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作者简介:余浏(1985--),广西桂林人,现系中共北海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乡村基层治理等。

篇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新时期基本路线。从纵向看五条基本路线前后相续的演变轨迹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从横向看五条基本路线在制定、贯彻和坚持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提出和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贯彻和实施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统一全党的共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也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4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0)02001408      党的基本路线(或称总路线)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既定的历史任务对战略目标、领导和依靠的力量、主要实践手段以及保障条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的原则性规定是指导党的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因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制定相应的基本路线。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演变探讨和体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总结制定、贯彻、坚持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和规律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崭新历史主题党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注重提出和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有利于增强党的事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自觉探索和把握。毛泽东把基本路线比作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邓小平说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江泽民强调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胡锦涛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从灯塔到生命线党始终把基本路线放在了极端重要的位置和高度。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顺利实现经济恢复后中

 央从1952年9月开始酝酿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并于1953年6月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通过。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中共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同时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共八大路线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为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判断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八大还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统一起来作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决策。在八大路线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在19561966年取得了很大成就正如邓小平所说这十年应当肯定

 总的是好的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历史证明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从1957年9月开始中共中央批判了经济建设上的右倾保守和反冒进加上受到急于超英赶美这一发展战略构想的影响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条路线是建立在对党的主要任务准确判断基础上的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在实际贯彻和实施中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群众运动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四)中共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1969年4月中共九大根据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前即已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主张和文革中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只讲阶级斗争不涉及经济建设不涉及党的历史任务、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手段和保障条件等有关基本路线的要素文革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与此紧密相关。因此这条路线是完全错误的。

      (五)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方针随后邓小平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完善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路线

 是中共在总结30多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抓住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路线。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前四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 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第五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并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总体上讲制定、贯彻和实施这五条基本路线都是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前四条基本路线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第五条路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实践基础。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新时期基本路线从其历史渊源来说要追溯到八大路线和八大以后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八大路线为新时期基本路线提供了思路作了直接准备并成为重要历史来源。

   五条基本路线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过程   1989年5月6日邓小平会见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曾把确立新时期基本路线作为他一生的重要功绩我这一生已经做成的事情是对国内工作的参与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实质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报告对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全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基本路线相比较道路这种表述更加具体。因此基本路线的内涵即道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一)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看   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是基本理论在政治上的落脚点。基本路线的提出和确立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基础否则很难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即使有正确路线也难以有效执行。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基本路线才能得到长期贯彻和坚持。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借鉴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并对它实行中国化的改造后提出的。八大决议正确判断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作为确定八大路线的政治基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时没有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符合国情的判断文革时期路线以大过渡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依据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导致全局性的左的错误。新时期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和认识新时期基本路线也由此称作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五条基本路线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借鉴国外理论到独立探索中未提出正确理论再到新时期形成正确理论党探索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也是努力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党对几十年探索经验的深刻总结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从发展战略看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八大路线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只在其基本点申明确了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时期路线的目标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谈不上什么经济社会建设上的战略目标新

 时期基本路线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然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是贯穿五条基本路线的主线但具体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到新时期基本路线才有了明确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后来加上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战略目标的规定是由笼统、抽象向明确、具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党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逐步丰富、深化并渐趋科学化的过程。

      (三)从发展方式看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怎样坚持和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八大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强调了建设是中心工作这个大前提的确立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非同寻常但当时并未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于八大路线胡绳曾指出一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1956年八大时就提出这样的思想但并不是很明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五个革命并举即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邓小平1980年在一次会上曾说近30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作为兴国之要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基本路线的规定中经历了

 从无中心、多中心到一个中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共逐步深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强国之路的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在新时期基本路线才第一次提出同时也成为历史性的突破。可见中共对怎样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四)从发展速度看   过渡时期总路线关于速度的表述是逐步并逐步八大路线表述为尽可能迅速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多快好省核心是快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作出规定。显然基本路线对速度的规定整体上是从有到无这并不是说党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视程度在减弱而是汲取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深刻教训使然。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进行规定但中共关于速度的思想却大大丰富了。如邓小平的速度和效益思想强调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江泽民提出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更是从指导理论的高度提升了人们对速度的认识全面、协调...

篇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15年7月

 甘肃理论学刊

 J ul ,2015

 第4期总第230期

 GansuTheory Research

 No.4

 General

 23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

 的探索历程及启示

 杨林刚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武汉430079)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国家

 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的现代化

 进行艰辛探索,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认真总结这段探索历程,可以得出很多启示,对我

 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新中国成立

 [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4307( 2015) 04—0052—0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潮流,是一个发展

 的过程,是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

 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由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积极探索,也存在不足之

 处。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探索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发

 展工业化,到1954年提出的“ 四个现代化” ,发展现代化

 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

 的国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

 化,到十三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经过十

 四大、十五大等几次会议的积累,到十六大提出社会的

 全面现代化,到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代

 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现代化

 进行不断探索。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

 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已经进行了60多年的探索,回眸和

 反思这一探索历程,进而总结出一些启示,把握中国现

 代化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一、1949年至1978年:从工业化到“ 四个现代化”

 l 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中国结束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开启了建设现代化

 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的头30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治

 国理政的实际中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尽管遭受了

 种种挫折,仍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

 了基础,实现了从工业化到“ 四个现代化” 之路。

 1.学习苏联,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化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孑L的烂摊

 子,农业落后,工业凋敝,近百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给

 新中国留下的遗产少的可怜,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

 产值比重的30%。面对当时的环境,中国共产党人清

 楚的认识到必须发展工业,走工业化道路。前苏联是

 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促使工业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的经济也快速增长,这也

 是当时中国领导人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苏联,发展重

 工业也在所难免。经1949到1953年,中国完成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53年中国转入

 经济建设时期,开始以工业化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1953年,毛泽东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

 [ 收稿日期] 2015—05—18

 [ 作者简介]

 杨林刚( 1989一) ,云南曲靖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宣传提纲》中指出:“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

 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

 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设和巩固

 现代化的国防。⋯ ⋯ 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正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榜样。⋯ ⋯ 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正是依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705107

 当时中央高层也非常青睐苏联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思想,也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所接受。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

 出:“ 为了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就必须主要地依靠新的

 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 [2]135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把一切都集中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上。

 2.借鉴苏联,建设以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的

 现代化之路

 在学习苏联模式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也进行

 不断的思考,开始突破苏联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发

 展重工业的同时也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探索适

 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开始探索中国

 工业化道路,确定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系

 列,对它们之间进行了量化分析。在《论十大关系》中,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阐述了十个方面的关

 系,调动国内一切积极因素,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苏共二十大召开以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

 意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对苏联新经济政策进行重新

 认识,开始突破苏联教条主义的束缚,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探索,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中国在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后,也可以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政策。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的指导方针,同年,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

 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 新经济政策” ,为中国

 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3.超英赶美,全面跃进,建设超赶型的现代化之路

 为了赶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在探索过

 程中忽视客观的现代化发展规律,建设了赶超型的现

 代化之路。1958年,毛泽东就指出:“ 十年可以赶上英

 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 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

 点时间赶上英美’ 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 [3]17” ‘ 赶

 超论”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希望尽快发展,使中国富强起

 来的强烈愿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的现代化思

 想。这一时期,‘ 一五’ 计划期间取得巨大的成绩,毛泽

 东等领导也盲目乐观,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强

 调超前发展,发生了“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

 失误,严重背离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到1966年

 国民经济开始重新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但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不久又被另一场政治运动——“ 文化大革命” 所

 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又一次陷入了停滞的状

 态o[4]124“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间,整个社会大动乱,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中国现代化被耽误了

 整整20多年的时间,远远落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4.走自己的路,建设“ 四个现代化” 之路

 “ 四个现代化” 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

 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之路。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

 1953年毛泽东修改、审定的,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

 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学习宣传提纲》中就已经有

 了“ 四个现代化” 的锥形。周恩来在1954年召开的第

 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做的政府共报告中,就明确提出:

 “ 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可能

 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可能达到目的o” [5]132

 同年,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写入了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

 党此时提的是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不是科学技术

 的现代化。到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任务:“ 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

 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

 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LsJ 439

 至此,“ 四个现代化” 的完整定义正式被提出来了。“ 四

 个现代化” 是对工业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内涵扩展了,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认识的深化。

 二、1978年至199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为

 硬道理,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 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 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作为我国今

 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

 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新道路。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来,从而确立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以1978年为

 起点,到1992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

 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不断探索,进行改革和

 开放,走自己的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为硬道理,

 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

 的蓝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人高速发展

 ⑨■

 万方数据

 一⑨

 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

 建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方针政策转变,邓小平指出: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鼻73按照邓小

 平的思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还指出:“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

 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6]274,“ 发展才是硬道理o-[63265

 可见,xg/J , 平已经明确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

 自己,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

 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 中国式的现代化” 的概念,

 他指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毛泽东

 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

 适应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6]163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 我

 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o"[ 633邓小平这一思想,界定

 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并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三大,规

 划了实现现代化的“ 三步走” 发展战略部署,把我国实

 现现代化的目标划分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十三大

 还还提出了“ 富强、民主、文明” 三位一体的全面现代

 化。以Xl S/J , 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进行了具体的构想,描绘了关于“ 中国式现代化” 的具

 体框架,是中国现代化的设计师。

 三、1992年至2002年: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的

 全面现代化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

 集体,坚持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理论

 的指导下,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现代化

 进行创新性探索。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

 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

 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

 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在以江泽

 民总书记的领导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社

 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 [7]753提出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强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

 要硬。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 到下世纪中叶

 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国家。,,[8]4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的全面发展。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

 “ 三个代表” 思想,指出:“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

 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3中国共产党开始着手从自

 身建设,把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

 设经验的新总结,是现代化的新方针,标志着中共对自

 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对

 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不懈探索,使全党认识到,中国式的

 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现代化,是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协调发

 展的社会全面现代化。

 四、2002年至2012年:以人为本。建设科学发展的

 现代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列主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出科学发

 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

 大发展。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重大的历史主题,其

 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归宿oD03341

 即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强调实现人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进

 一步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今天,一个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巍然

 立在世界东方。”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

 提上中国现代化建设El 程上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提出:“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

 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重视农业

 和工业现代化,把发展农业放在突出位置。在党大十

 七大报告中,“ 科学发展观” 出现了21次,充分显示出

 党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是在继承“ 发展才

 是硬道理” 和“ 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未来

 长时期内中国建设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十七大报告

 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意义和历史地位都做了

 阐述,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

推荐访问:新中国 成立以来 启示 历程 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