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500,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2-10-22 19:24: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tH.tH-Nmtw4um]~;M /_駝4RiK�#]7+,]4tm5O4ߟ*aiiyWQ+ȩ对照等7个处理,小区面积15 m3,4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3 试验调查和统计 第1次施药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此后调查于第2次药后10 d和21 d分别进行。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选2株,每次药前茎部标记上部位4~5片病叶;标记原则:标记点之上的第一片叶,约有全叶的一半大小,根据标记按上部和下部调查所有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表面积的百分率,并根据以下标准分级,计算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严重度(病叶)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40%以上。

根据调查叶片的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病情指数= Σ(发病叶数×相应病级数)×100/(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CK0: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1.4 数据分析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防效间比较

由表1可知,用药2次后10 d调查,试验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 50,75 g·hm-2的防效分别为91.12%和93.30%,与对照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SC 37.5 g·h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SC 37.5 g·hm-2和10%苯醚甲环唑 WG 124.5 g·hm-2的防效,其低剂量25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SC 37.5 g·hm-2和430 g·L-1戊唑醇SC 37.5 g·h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 WG 124.5 g·hm-2的防效。

用药2次后21 d调查,试验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 SC 25,50,75 g·hm-2的防效分别为83.47%,85.64%和87.75%,与对照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SC 37.5 g·hm-2和500 g·L-1戊唑醇SC 37.5 g·hm-2的防效均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 WG 124.5 g·hm-2的防效。500 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 SC 25,50,75 g·hm-23个剂量在2次药后21 d的防效均达83%以上,足以说明氟吡菌酰胺·戊唑醇 SC防治黄瓜白粉的效果好、持效期长。

2.2 对黄瓜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试验药剂500 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 SC各剂量处理对黄瓜植株均无药害等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500 g·L-1氟吡菌酰胺·戊唑醇 SC在施用两次后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对黄瓜植株无药害等不良影响,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生产中应用时,应与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每个生长季连续使用该药不要超过3次。

目前生产上防治黄瓜白粉病主要依靠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氟吡菌酰胺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通过阻碍呼吸链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呼吸[11],该药剂可用于防治70多种作物上的病害,Fought等[9] 证实氟吡菌酰胺对核盘菌、灰霉病菌、丛梗孢属病菌和白粉病菌所引起的病害防效优异。本试验证实氟吡菌酰胺与戊唑醇复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赵志伟等[12]通过试验也证实了氟吡菌酰胺与肟菌酯复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因此,生产上可应用氟吡菌酰胺与其他药剂复配防治瓜类白粉病害,这对于保证防病效果、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延缓病害抗药性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金皋, 李洪连, 朱杰华,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 郑儒永, 金永年. 中国真菌志(白粉菌目)[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3] Sakata Y, Kubo N, Morishita M, et al. QTL analysis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ber(Cucumis saticus L)[J]. Theor Appl Genet, 2006, 112: 243-250.

[4] 聂京涛,潘俊松,何欢乐,等.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筛选[J].中国蔬菜, 2011(10): 45-49.

[5] 范瑛阁, 方海晶, 李 莎. 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3(7): 142-144.

[6] McGranth M T. Proceedings of first international powdery mildew conference[C]. Avignon, France, 1999: 31.

[7] 周益林, 段霞瑜, 盛宝钦. 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 2001,3(2):12-18.

[8] 严智燕. 拜耳公司介绍新型杀菌剂fluopyram[J]. 农药应用与研究, 2009, 13(5):46.

[9] Fought L, Musson G H, Bloomberg J R, et al. Fluopyrama new active ingredient from bayer crop science[J]. Phytopathology, 2009, 99:S36.

[10] 李良孔. 黄瓜白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其抗药性风险评估[D]. 吉林: 吉林大学, 2011.

[11] 胡进,吴进龙,陈铁春.氟吡菌酰胺500 g/L 悬浮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8,29(11):19-21.

[12] 赵志伟,梁英,孙国臣,等. 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4):112-115.

推荐访问:白粉病 药效 田间 黄瓜 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