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往事堆砌里的洱海

时间:2022-10-23 0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洱海之滨,是我的家。从我能记事起,便见苍山十九峰上白雪皑皑,十八溪的水流常年不断。曾记得那时大理坝子里星罗棋布的水塘,绿树成荫的滨河两岸。也记得在初夏时节漫步洱海边,翠柳成荫,沙滩绵延,湖面白帆点点、水鸟成群。还有那常年盛开的海菜花星星点点漂荡在水面上,更难忘煮熟之后刺菱角的美味。弓鱼、鳔鱼、油鱼、鲤鱼、鲫鱼等土著鱼类随处可见,水塘、沟渠、稻田里到处鱼虾成群。螺蛳遍地。掬一捧清澈见底的洱海水便可以解渴,一瓢活水便可以煮一锅原汁原味的洱海活鱼。

洱海用母亲般的爱呵护着她的子民,大理的富庶和美丽源于这一湾水天相接的碧蓝。居住在洱海边的人都爱恋洱海,无论在哪里,她都是我们永远的依恋和思念。

往事里的洱海仍然清晰如昨,而今天洱海的明亮似乎被遮挡了。随着时光的变迁,洱海的面目慢慢变化,甚至变得模糊不清。一件件的往事堆砌在我对洱海的记忆中。洱海的变化伴随着我的记忆慢慢流淌,我总想将那些往事记录下来,去寻找洱海的曾经和现在。

在新中国成立前,大理地区只有两座小水电站。一座是1944年由当时的下关商会组织下关玉龙电力公司投资修建并于1946年2月竣工发电的天生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00千瓦,这是西洱河历史上的第一座水电站。这座电站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大理和下关城区的照明,还带动了下关地区火柴厂、肥皂厂、汽车保养厂等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据说,由于天生桥水电站的功率较小,仅利用洱海自然外泄的部分水量发电。对洱海的出水没有形成人为干预,对洱海的生态环境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另一座是由喜洲民族资本家于1945年修建并于当年竣工的万花溪水电站,这是云南农村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大概只有150千瓦,主要用于照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面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电力事业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中,提出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奋斗目标。1958年开始修建西洱河梯级水电站当中的四级水电站。但由于经济困难,1961年被迫停工,1966年开始复工,直到1972年完成竣工。在四级水电站竣工的当年,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先后开工,并于1980年竣工。三级水电站于1980年开工,1988年竣工。西洱河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共25,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9,03亿度。西洱河电站的建成,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昆明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也改善了大理地区生产生活用电,对大理乃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亲历者,在修建西洱河水电站的过程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件事是在1970年,为了加快修建西洱河水电站,发动了民兵大会战,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学校组织正在上初中的我们学习解放军“拉练”,一群十三四岁的小孩背着行李,从龙龛出发,徒步走到大合江,去参观正在修建的水电站。到达工地后,我们都很兴奋,不顾旅途劳累,马上就去参观,还看了引水隧道。政府能有本事修建这样的大工程,让我们都觉得骄傲万分。另一件事是从1972年起,为了满足西洱河梯级电站发电用水的需要,开始实施西洱河河道开挖工程。将洱海出海口至一级电站拦河闸段加宽、取直、挖深,挖深了5至7米,在开挖中还使用了高度机械化作业的挖泥船。1973年,大理一中组织正在上高中的我们去下关学工,其中就到新桥参观挖泥船作业。习惯于肩挑锄挖和人海战术的同学,对此感到极为震撼。回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作文中极力讴歌了挖泥船作业的壮观场面。两次参观西洱河电站建设的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促使我在1977年参加高考和中专考试时,填报的志愿就是云南电力学校。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西洱河水电站的设计,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装机容量过大,仅靠洱海的自然外泄水量无法满足发电需要,因此实施的修建拦河闸和开挖出海口这两项工程对洱海和西洱河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修建拦河闸,致使西洱河完全断流,使江鱼无法洄游到洱海,是导致洱海弓鱼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深了洱海出海口,动用了洱海的死库容,使洱海水位大幅下降,让洱海的滩涂大量裸露出来,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洱海生态环境,也为人们开垦滩涂、占滩建房创造了客观条件。应当说,西洱河电站对洱海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造成洱海生态环境重大变迁的起始。

当时的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永恒主题。腻虫是小麦、蚕豆、洋芋、蔬菜等农作物最为常见的病虫害。当时我们国家农药工业十分落后,灭腻虫就用灶灰,效果自然差。后来有了一种叫666粉的农药,这种农药灭腻虫的效果好,但在撒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伤害,而且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也很大,后来就不再使用了。7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叫做乐果的新农药,对防治腻虫非常有效,而且兑水用喷雾器喷洒效率高,对人体的伤害也小,非常受农民欢迎。后来,随着国家农药工业的发展,新的农药品种不断出现,农产品产量得以稳步提高。八十年代初,农田承包到户以后,农民充分运用种植自主权,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步伐,洱海流域蔬菜面积大幅度增加。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對农药的依赖性更大,农药的使用量也更大。长期使用农药,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现在已经到了离开农药就无法种庄稼的地步。农药的普遍大量使用,虽然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但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的诸多农药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五氯酚钠除草剂。村民们不仅将五氯酚钠用于除草,还用于灭钉螺。记忆中除草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农活,也是妇女从事的主要农活之一。特别是在稻田里除草,既要站着用脚踩,还要时而弯腰用手拔草,非常辛苦。当然,苦中也有乐。当时,稻田里有鱼、泥鳅、田螺、螃蟹、黄鳝,还有鹌鹑。妇女在除草收工之际。腰间系的小竹篓里面往往装满了田螺、螃蟹,有时还会有鹌鹑蛋。那时人们会在稻花开的那段时间,下午天气热的时候,将田埂子扒开一个口子,然后支好撮箕,等待谷花鱼随着水流进入撮箕。不一会,就会捉到满满一撮箕的谷花鱼。那时稻田、沟渠里的鱼虾很多,吃鱼方便。大概从1975年开始,在上级农科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将五氯酚钠除草剂用于稻田除草。五氯酚钠的除草效果特别好,使除草从一项由大多数妇女参与的农活变成只需少数几个人负责,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还除得非常干净。但五氯酚钠除草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副作用,在除草的同时,也将鱼虾杀死了。虽然村民们后来也看到了使用除草剂的副作用,但因为有利于节约劳动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推荐访问:洱海 堆砌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