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0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通过对湖南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3 a气象资料的整合及近13 a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的统计,将前30 a的气象情况与后13 a的气象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前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呈现出高温热害、干旱、寒露风发生趋强,而5月低温、倒春寒、干热风、大风、冰雹、洪涝、阴雨寡照发生趋弱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稻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水稻;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长沙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05-0041-05

长沙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优势产区,地处湘中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距海洋700 km以上,具有显著的季风性与大陆性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如倒春寒、阴雨寡照、5月低温、高温热害、干热风、干旱、洪涝、寒露风等,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常造成水稻减产或绝收。温、光、水因素的显著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水稻生产气候条件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文章利用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3 a(1971~2013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近13 a(2001~2013年,以下皆同)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统计,与前30 a(1971~2000年,以下皆同)气象灾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提高气象分析预报水平,并为指导水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1 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标准及危害

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标准及危害见表1。

2 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态势分析

2.1 倒春寒

近13 a中发生轻度至中度倒春寒的有2001年4月下旬、2002年4月下旬、2005年3月中旬及2013年4月下旬;发生重度倒春寒的有2010年4月中旬。前30 a发生轻度至中度倒春寒的有1976年3月中旬、1978年3月中旬、1978年4月下旬、1979年3月中旬、1979年4月上旬、1981年4月上旬、1982年3月下旬、1983年4月中旬、1989年4月下旬、1994年3月中旬、1996年3月下旬、1998年3月下旬及1999年3月下旬;发生重度倒春寒的有1980年4月下旬、1987年3月下旬、1988年3月下旬、1991年3月下旬、1991年4月中旬及1996年3月中旬。

统计表明,近13 a倒春寒的发生频率为38%,比前30 a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重度倒春寒近13 a发生的频率为7%,比前30 a的 20%减少了13个百分点。因此,倒春寒的发生呈现趋弱的态势。

2.2 5月低温

近13 a发生轻度5月低温的年份有2003年、2004年;发生重度的年份有2002年。前30 a发生轻度的年份有1974年、1976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84年、1986年、1992年及1998年;发生中度的年份有1973年、1987年、1988年及1993年;发生重度的年份有1975年、1977年及1991年。

统计表明,近13 a 5月低温的发生频率为23%,比前30 a的 53%减少30个百分点,其中中度5月低温近13 a发生频率为0,但重度5月低温天气的发生频率为8%,基本与前30 a持平。总体来看,5月低温的发生趋弱。

2.3 寒露风

近13 a发生轻度寒露风的年份有2002年,发生中度的有2008年,发生重度的有2010年、2011年、2013年。前30 a发生轻度寒露风的年份有:1974年、1972年、1974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5年、1988年、1992年、1994年、1995年;发生中度的年份有1973年、1984年;发生重度的年份有1997年。

根据资料可知,近13 a寒露风的发生频率为38%,比前30 a的53%仅减少15个百分点;中度寒露风近13 a发生频率为8%,与前30 a发生频率基本持平;重度寒露风的发生频率却增加了20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寒露风的发生趋于严重。

2.4 高温热害

近13 a发生轻度高温热害的年份有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发生中度的年份有200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发生重度的年份有2003年、2013年。前30 a发生轻度高温热害的年份有1971年、1972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发生中度的年份有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9年、1992年、1995年。

资料显示,近13 a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100%,比前30 a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中度高温热害天气发生频率为38%,比前30 a的27%增加了11个百分点;重度高温热害天气发生频率为15%,而前30 a为0。由此可见,高温热害的发生态势明显趋于严重。

2.5 干热风

近13 a没有发生干热风灾害天气,发生频率为0。前30 a发生这种气候灾害的年份有1977年7月上旬、1981年7月上旬、1981年7月中旬、1983年7月下旬、1990年7月中旬及1991年7月下旬,发生频率为20%,且集中在7月上中旬,占67%,7月下旬占33%。这种灾害的发生态势明显减弱。

2.6 洪 涝

近13 a发生轻度洪涝的年份有2010年、2013 年,发生频率为15%。前30 a发生轻度洪涝的年份有1971年、1974年、1982年、1988年、1995年、1996年、1999年;发生中度洪涝灾害的年份有1980年、1990年、1997年;1998年发生了重度洪涝灾害。对比发现,近13 a比前30 a减少了21个百分点,其中中度和重度洪涝发生频率为0。但暴雨出现几率每年仍有3.7次,6月平均占1.2次,但这种灾害的发生态势已减弱。

2.7 干 旱

近13 a发生一般干旱的年份有2005年春、2008年冬、2009年夏秋、2010年冬;发生大旱的年份有2003年夏秋、2007年秋冬;发生特大旱的有2013 年夏秋。前30 a发生一般干旱灾害天气的年份有1971年秋冬、1975年冬、1976年秋冬、1977年冬、1978年春、1979年秋、1981年秋冬、1982年秋、1983年秋冬、1985年秋冬、1986年秋、1989年夏、1990年夏秋、1991年秋冬、1995年夏、1998年冬、1999年冬;发生特大旱的年份有1992年夏秋冬。长沙地区大致为两年一旱,其中又以夏秋两季干旱出现最多,部分年份也会出现春旱与冬旱和夏、秋冬连旱,比如2003年出现夏秋大旱,2007年出现秋冬大旱,1992和2013年年出现夏秋冬特大旱。

分析得出,近13 a总的发生频率为54%,比前30 a仅减少6%。其中大旱发生频率和特大旱发生频率分别为15%和8%,均超过前30 a。这表明,干旱呈现趋于严重的发生态势。7~9月雨季结束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多炎热高温天气,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此时又正值双季稻收早插晚需水最多的时期,而规律性的夏秋干旱,在连续20 d内基本无雨。

2.8 大 风

近13 a大风发生1次的年份有2004、2005、2007、2010、2012年;发生2次的年份有2002年,发生3次的年份有2000年、2006年。前30 a大风发生1次的年份有1972年、1986年、1995年;发生2次的有1971年、1973年、1989年、1993年;发生3次的年份有1974年、1977年、1984年、1997年、1998年;发生4次的年份有1975年、1979年、1996年;发生5次的年份有1985年、1988年;发生7次的年份有1976年、1990年、1994年;发生8次的年份有1982年、1991年;发生9次的年份有1983年;发生11次的年份有1992年;发生13次的年份有1978年、1980年、1987年。

资料显示,近13 a年大风灾害平均每年发生1.0 次,比前30 a的年平均4.8次减少了3.8次。其中每年发生4次及以上大风天气的频率为0,而前30 a每年发生4次以上的频率达50%。可见大风灾害发生趋弱。

2.9 冰 雹

近13 a发生冰雹1次的年份有2001年、2012年;发生2次的年份有2009年;发生4次的年份有2010年。前30 a中发生冰雹1次的年份有1973年、1976年、1981年、1982年、1994年、1995年;发生2次的年份有1989年、1993年、1996年;发生3次的年份有1984年、1991年、1992年;发生4次的年份有1987年、1988年;发生5次的年份有1979年。

近13 a冰雹年平均发生0.6次,比前30 a的年平均1.3次减少了0.7次。近13 a冰雹年平均发生3次和5次的频率为0,2009年发生了2次, 2010年发生了4次;而前30 a发生2次及以上的冰雹灾害天气频率达30%。由此可见,冰雹发生的频次也明显减弱。

2.10 阴雨寡照

近13 a中阴雨寡照发生在2001年4月19~25日,2002年4月23~30日,2003年3月2~8日、3月11~20日、5月3~10日,2009年5月23~29日、7月14~30日,2010年3月30日~4月8日、5月12~19日、9月22日~10月2日,2011年3月18~24日、5月31~6月6日,2012年3月2~9日,2013 年5月3~10日。前30 a发生阴雨寡照在1971年3月5~13日、4月2~8日、4月13~19日,1972年10月15~21日,1973年3月1~14日、6月16~25日,1974年3月5~15日,1975年4月25日~5月3日,1976年3月6~15日、3月18~31日,1977年4月4~10日、5月5~16日、6月14~22日、9月24~29日,1979年3月6~13日,1980年3月1~8日、3月11~17日、3月20~26日、4月19~26日、8月10~17日,1981年4月2~8日、10月1~8日、10月16~22日,1982年9月9~20日、10月23~31日,1983年4月10~22日、10月19~25日,1984年3月3日~4月8日、10月3~9日,1985年3月1~11日、10月14~23日,1986年4月25日~5月2日、10月18~26日,1987年3月8~16日,1988年5月7~13日、8月25~9月6日,1990年3月22日~4月1日,1991年3月24~30日,1992年3月12~27日、6月19~26日,1993年5月13~21日、6月30日~7月8日,1994年4月8日~14日、4月20~26日、10月1~8日,1995年4月13~18日、10月18~24日,1996年3月17~28日,1997年3月15~22日、6月18~24日,1998年3月19~27日、5月8~14日、6月22~29日,1999年3月23~29日、8月10~16日,2000年3月2~10日、10月17~23日。

综合统计发现,近13 a阴雨寡照的发生频率为年平均0.6次,比前30 a年平均0.93次减少了0.33次。且多集中于3月至4月,集中度为64%。可见灾害发生趋弱。

3 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3.1 倒春寒

倒春寒影响双季早稻的播种育秧,如果发生在3月中旬,则推迟早稻播种期;若发生在播种以后,则会引起早稻烂种、烂秧,死苗或秧苗黄、枯、弱,严重影响早稻高产和耽误季节。春季低温倒春寒的防御措施有:一是合理安排双季早稻的播种期和插秧期,减轻低温危害。水稻发芽生长的最低气温为10 ℃,水稻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5 ℃,故早稻播种期适宜安排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80%保证率之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80%保证率为3月23日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初日80%保证率为4月20左右。因此,长沙地区早稻适宜播种期在春分前后至4月初,适宜插秧期在谷雨前后至4月20日左右。二是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下泥。采用塑料大棚工厂化集中育苗和抛秧技术,防御并减少低温连阴雨所造成的烂种烂秧、死苗现象的发生,减轻低温冷害的损失。三是合理灌水、科学施肥。看天气排灌,以水调温,晴天排干水,阴天半沟水,冷天满沟水;科学施用催苗肥、送嫁肥,推广壮秧营养剂育秧模式,培育壮秧。四是严防病害。在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条件下,要预防秧苗发生绵腐病而导致的大面积烂秧。因此,发现病害时要抢晴天落干,厢面晒一到两天,或灌跑马水冲洗白点,并结合药剂防治。

3.2 5月低温

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低于18~20 ℃以下连续5 d或以上,对早稻返青分蘖极为不利,低温伴随的阴雨连绵或暴雨易引起大面积的僵苗死苗现象。5月中下旬低温,对早稻幼穗分化影响极大。幼穗分化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2~16 d)对低温反应最为敏感,低温不利于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严重影响花器官的形成,容易造成大量空壳。

5月低温防御措施有:一是合理选择品种,使幼穗分化期避开5月低温危害;二是选择晴天移栽,使秧苗早返青,早生快发;三是施足底肥,提高泥温,促使早生新根,早分蘖;四是科学灌溉,以水调温,幼穗分化期,遇低温灌深水,提高泥温,保护生长点,以减轻低温威胁。

3.3 寒露风

晚稻生育后期的低温连阴雨寡照天气对灌浆成熟极为不利,容易导致全生育期延长,病虫危害加重,晚稻减产。防御秋季低温寒露风的措施有:一是趋利避害,实行安全种植。根据当地热量资源,确定晚稻安全齐穗期,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二是适时播种,避开低温寒露风的危害。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 ℃终日80%保证率9月10日左右往后倒推,双季晚稻中、迟熟播种期宜分别在6月21日左右和6月15日左右,以避开寒露风危害。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早中耕、早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晚稻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数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四是关注天气预报,采取有效措施,防御低温冷害。寒露风来临前不仅要灌深水,以水调温(可增温1~2 ℃),而且要进行叶面施肥,增强抗寒力。另外,还要在抽穗50%时喷施谷粒饱,提早齐穗,防止早衰。

3.4 高温热害

6月底水稻花粉已经成熟,水稻开始授粉发芽,这一时期对气象条件最为敏感,此时最为适宜的昼间温度为28~32 ℃,夜间温度为20 ℃左右。如遇高温灾害,易造成以下影响:一是花药开裂后花粉迅速丧失活力;二是花粉管长度不整齐,短花粉管不能与胚珠结合;三是花粉管随温度升高而膨大,35 ℃以上时花粉管尖端破裂,40 ℃左右高温使花粉管迅速枯萎。7月初水稻灌浆成熟时如受高温危害影响容易导致“高温逼熟”。而此时最为适宜的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1 ℃左右,昼温26.0 ℃,夜温16.0 ℃,日较差10 ℃左右,早稻开花后10~25 d内昼夜温差每增加1.0 ℃,千粒重增加0.5 ~1.0 g,因此7月初小暑边的高温天气,会造成早稻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一季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遇高温干热风危害可使花粉管破裂,影响正常的受精,导致空壳秕粒增多,产量降低;晚稻移栽时如遇高温危害,容易使禾苗灼伤,轻者延长返青期,重者凋萎枯死。

为了减少高温热害的影响,一是选用耐热性作物和品种,减轻危害。二是适时播种移栽,避开高温热害的威胁。高温热害集中在7月16日~8月15日这个时段,出现几率为86.7%,故一季中稻和一季晚稻抽穗开花期必须避开高温期,控制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抽穗开花,以避开高温热害。三是合理灌溉、洒水、降温及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四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五是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田间小气候。

3.5 干热风

早稻灌浆成熟期,若遇高温干热风,将造成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防御措施有:一要增施肥料,对后劲不足的禾苗,在最后一片叶全展时,追施尿素,在始穗至齐穗期间进行叶面追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二要科学灌溉,以水调温,抽穗扬花期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水,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断水过早。三要喷灌增湿降温,喷灌一次,可降低田间温度2 ℃,相对湿度增加10%~20%。四要喷洒化学药剂,减轻高温热害威胁。

3.6 洪 涝

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降雨容易影响水稻光合作用,造成大雨洗花、渍淹、植株倒伏、病虫害加剧等。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有: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兴修水利,疏通河道,防止溪河堵塞。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封山育林,减少地表径流。三是作好稻田开沟排水工作,减轻洪涝灾害危害程度和洪水淹没时间。四是加强暴雨监测预报,作好暴雨、山洪、泥石流预警服务工作,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五是作好洪涝灾害救灾工作。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如抢晴天及时喷施农药,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蔓延。及时增施速效氮、磷、钾肥,促进禾苗恢复生长。遇水稻被水冲倒或泥沙压倒时,要尽快扶正,刚插不久的稻田退水后要及时查苗补蔸,禾苗难以恢复的要及时补种补栽。

3.7 干 旱

春旱影响早、晚稻的耕翻播种;夏旱影响早、中稻的孕穗、抽穗和灌浆结实;秋旱造成晚稻移栽期缺水或生育延迟,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小,使有效穗减少而降低产量。为了防御干旱,一要兴修水利,拦蓄地表水;二要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三要关注天气预报,作好蓄水储备。

3.8 大 风

近年来,大风灾害性天气发生频次明显减弱,对防止水稻倒伏,推广机械化收割十分有利,但是仍需加强大风的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减轻风灾危害。

3.9 冰 雹

虽然冰雹出现几率较小,影响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冰雹所到之处破坏性极大。比如2013年4月18日傍晚,宁乡县、望城区、开福区出现冰雹,其中宁乡县、望城区损失严重,共造成36 61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 38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 015 hm2,倒塌房屋75间,一般损坏房屋5 401间,严重损坏房屋325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 660万元。冰雹的防御措施有:一是加强冰雹预报,在冰雹到来之前采取抢收或防护措施。二是开展人工消雹作业,在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冰雹变成降水。三是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四是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减轻农户损失风险。五是采取适宜补救措施,加强灾后田间管理,争取获得好收成。

3.10 阴雨寡照

阴雨寡照主要影响早稻播种及秧苗的生长,对其他时段的水稻生长影响不大。因此,防御工作要做到:一是适时播种移栽,避开低温危害;二是早稻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大棚温室机械化育秧,控制室内小气候,防御低温倒春寒。

4 结 论

水稻生产在露地条件下进行,因此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对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3 a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近13 a发生趋于严重的有高温热害、干旱、寒露风;趋于减弱的有干热风、大风、冰雹、5月低温、阴雨寡照、倒春寒及洪涝。

要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提升现代农业生产预报服务水平;积极应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变化,大力推广地膜保护和设施育秧,控制早稻直播,确保早稻秧苗正常生长;严格控制中稻种植面积,尽可能地采用耐高温水稻品种,避免高温热害天气危害;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塘坝扩容蓄水,畅通沟渠,推广节水灌溉和节水栽培技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适时留住空中云水资源,提高稻田抗旱能力及水平;适当加大早稻用种量,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提前预防五月低温危害;加强早稻后期管理,保持田间排灌通畅,努力减轻干热风危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实践证明,以中熟早稻+中熟晚稻的品种搭配方案,可避开秋季寒露风危害,确保双季早晚稻安全高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 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以常德市鼎成区为例[J]. 作物研究,2010,24(1):73-75.

[2] DB43/T234—2004,气象灾害术语和分级[S].

[3] 钟荣华,杨乐清,刘电英,等. 2009年环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高空秕率的气象成因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S1):94-96.

[4] 朱红根.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J]. 南京农业大学,2010,(10):152-157

[5] 陈 勇. 长沙近41年气候变化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J]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 (14):167-173.

(责任编辑:张艳妮)

推荐访问:长沙 水稻 灾害 对策 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