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426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5 10: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回顾观察"冬病夏治"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疗效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疗效规律。方法 426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于每年"三伏天"穴位梅花针轻叩后中药帖敷,持续4~6h后去除帖敷剂,帖敷处拔罐治疗,共3次,重复3年。结果 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三伏天穴位帖敷,对慢性肺系疾病确有较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独特的外治方法。

关键词:"冬病夏治";慢性肺系疾病;疗效分析

我们自2004年以来,每年夏季三伏天用药物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包括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426例,其中370例为本院门诊患者,56例为住院患者。均可确诊为慢性肺系疾病,其中3~10岁21例,10~20岁42例,20~45岁160例,45~60岁184例,年龄60~76岁72例,病程3个月~40年。其中男214例,女212例;秋冬季发病者384例,过敏性发病者28例,原因不明者14例。

1.2方法

1.2.1药物 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等。上药按5∶2.5∶2.5∶1的比例研细面状,每100g药面加麝香1g拌匀密封后备用。

1.2.2选穴 主穴: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大椎、风门(双)厥阴俞(双)、定喘(双)、附分(双)、魄户(双)、神堂(双)、交替使用膻中、玉堂、华盖、天突、步廊(双)、灵墟(双)、神藏(双)配穴:虚寒型配肾俞(双)、小儿配涌泉(双)。

1.2.3操作 每日12时前后1h贴敷,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背部(要求皮肤清洁干爽,有皮肤病的部位不宜贴药)。用酒精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使皮肤变红微出血为度,将药末用生姜汁调配成糊状,涂敷在所选的穴位上(直径约1cm,厚约0.5cm),以胶布覆盖(约6cm×6cm),保留4~6h去掉。以贴药后皮肤痒、潮红、甚者出现细小水泡为度。儿童及皮肤敏感的敷贴的时间保留时间不超过2h。选用16~20个穴位,每次初伏、中伏、末伏依据辩证穴位交替选穴,每伏敷贴1次,共3次,重复3年。3次/年。每次帖敷当日下午或第2d中午在上述穴位上给予拔火罐2~3min,以皮肤变色或毛孔变粗大为度。

1.2.4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如出现局部发痒略痛发红为正常;如出现微小水泡不需处理;如皮肤较敏感者,可缩短贴敷时间;如水泡较大,可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液体,并给局部涂甲紫液以预防感染;如伴急性感染如咳黄痰、发热者应结合抗生素治疗,待急性感染好转后再贴治。

1.2.5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贴治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1.3标准制定

1.3.1纳入标准 属慢性肺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1.3.2排除标准 肺癌、职业尘肺病、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包虫病、肺结核、胸膜间皮瘤、自发性血气胸、扩张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未能坚持到3年的。

1.3.3观擦指标 症状:咳嗽、咳痰、喘息;X线胸片。

1.4疗效标准: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消失,X线胸片:病灶全部吸收;显效:症状明显减轻,X线胸片:病灶明显吸收;好转:症状减轻,X线胸片:病灶部分吸收;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X线胸片:病灶无变化或进展。

2结果

2.1 426例患者经穴位贴治1年后观察随访,痊愈18例,显效144例,好转212例,无效无,有效率86.9%;所有患者继续贴治,贴治2年后观察随访,共痊愈34例,显效168例,好转179例,有效率91.8%;所有患者继续贴治,贴治3年后观察随访,共痊愈48例,显效182例,好转170例,总有效率94.1%。

2.2疗效分析 通过以上1、2、3年不同时间与疗效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字2=19.21,P<0.01差异非常明显,说明疗效与疗程有直接关系,疗程越短疗效越差,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年龄与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字2=23.21,P<0.01差异非常明显,说明年龄与疗效有直接关系,越年轻者疗效越好,年龄越大疗效越差。

3讨论

慢性肺系疾病在当前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程长,发作次数多,并逐年加重,很多患者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而出现菌群失调,抵抗力低下,甚至造成死亡。此法以中医"春夏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理论为本,农历三伏时,人的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中药敷贴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祛散伏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选择三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时进行治疗,皮肤毛孔充分张开,药物吸收比较充分,在腧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品,以达宣肺散寒,温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的穴位,能刺激人体于胸段的交感神经(椎旁节),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粘膜的血管收缩,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状态,对气的阻力降低,改善通气功能[1],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三伏天穴位帖敷,对慢性肺系疾病确有较好的疗效,还可以预防感冒,增强体质。是中医学独特的外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安全[2,3]。

参考文献:

[1]王启才,扬卓欣.针灸医学宝典[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431-414.

[2]孙国杰,盛灿若.针灸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254-257.

[3]张伯臾,董建华.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63.

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疗效 疾病 治疗慢性 分析 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