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整合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20:36: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饨ky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脱节、课程门类繁多等问题。文章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应用式和建构式相结合的新型课程结构,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优化,以期待提高植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目标模式

植保专业隶属于农学学科,从诞生以来一直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积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的提出,社会对植保专业人才的质量及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好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作为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的课程结构,目前对其进行全面研究还是很少,只有少数学者分别从实践课调整、相关课程整合进行研究,为此文章将从这一方面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一、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现状分析

(一)课程结构的概念

课程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它要解决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应开设哪些门类的课程及课程的编排,重点要考虑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它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狭义的课程结构是指一门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它要解决的是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它具体体现为教材。本文将按照课程结构的广义概念来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植保专业本科课程组成要素、比例关系和组织方式等问题。

(二)我国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的现状

在查阅当前相关植物保护课程结构资料显示,我国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是以传统“应用式”课程结构中的典型代表“三段式”课程结构为主。这种结构将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的划分必然按照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的顺序来安排教育课程。以下具体以四所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案为例。在这四所院校中所开设的课程门数在43—47门左右,总课时量在2500左右。其开课内容归纳起来有:公共通修课程、学科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在所开课程中可以看出各学校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差异并不大,主要差别在公共选修课上。在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上看,所有学校在大学一年级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程为主如:第一学年开的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信息技术基础、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Ⅱ、植物学、生物化学、化学Ⅱ、化学实验Ⅱ等。而在第二学年所有公共课全部结束。第三学年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第四学年以专业课为主。从选修课学分比例上看,各院校选修课学习比例大约在15%—23%之间。而在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上看,各院校实践课课时比例大约在21%—27%之间。

(三)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可看出当我国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上存在以下这些问题:课程门类众多、课程结构灵活性不够、实践课比例远远不足、基础知识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脱节、缺乏学校特色各学校统一办学等问题。如官春云院士(1998)的研究也显示当前大农学课程结果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人才规格定得太高。这点反应在专业课学得太细、太深,把很多适宜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内容都在本科阶段学了,致使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层次不明显。第二,专业知识面很窄。专业知识面主要是种植业大田作物产中知识,而对种植业中的产前、产后知识缺乏。在园艺作物、养殖业和农业经济知识甚少。第三,课程设置没有达到整体优化。第四,“基础加模块”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根据社会就业需要选择应学的知识,也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第五,实践性教学仍很薄弱。由此要提高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对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

二、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优化整合

(一)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优化整合原则

针对当前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的进行整合优化设计,其整合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连续多向型”的课程系统,这一课程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整体优化、个性化和学生主体的改革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结构优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课程的组成要素,还包括到课程比例,如何组织的问题。面对本科教育专业课学得太细、太深是否对一些相关课程整合为相应的学科,减少课程深度和门数增加学生实践操作量。例如:对《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进生整合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农药应用管理学》。由此整合优化显得格外重要。

2.个性化原则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特殊性,提倡每个学生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需要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由于当前大学教育中学生自由选择度很小,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定向过早。由此在新的植物保护的课程结构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发挥,增加课程方向选择的灵活性。

3.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育中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天培养人才。课程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进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意向及感受。因为学生是课程的直接使用者。最主要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优化设计具体策略

在分析了当前我国植物保护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应用式与建构式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见图1。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共划分为11个模块。1:文化素养活动课程主要以基本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科普教育、人文教育、法制教育、创业教育及专业扩宽教育等为目的,满足人才综合性的要求和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需要。2:本着“终身教育”的理念,人的一生可能会转换几种职业,所以无论将来学什么专业,都有必要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所谓“夯实基础”。而且这种设计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转专业方向,以此来改正在高考报自愿时的偶然因素,如高考分数的限制,父母的决定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学习没动力的消极状态,但是在此要建全相应机制的基础上。4、5: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6:专业方向1,7:专业方向2,8:专业方向3 克服学生在专业的侧重点不足。9:考研课程(2007、2008、2009年考研人数分别为128.23万、120.60万、124.63万,但本科大学均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考研提供方向。10:考公务员课程(仅以2009年陕西省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报名人数为10218但本科大学均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增加就业竞争能力。11:毕业设计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在课时安排、实践与理论教学、选修与必修方面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坚持以基础教育为主,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选修课的比例。在课时的安排上,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的课程学时在2500个学时左右,其中重点是专业基础科与专业课上,要注意相互间的衔接问题,要做到先后有相应之间的强化,有必要对相应学科进行整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降低知识的深度。在实践上增加实践的比例,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实践不少于30周,特别是半开放教学的实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在选修课上,增加选修的比例,增加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及灵活性。

最后,应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整合及开设一些新兴的课程。例如:对《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进生整合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农药应用管理学》,从而减少课门数,为行业的发展新课程开设提供时间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农药等。还有就是英语教育的过渡问题,如何实现用公共英语向英语专业教育转化。

三、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优化整合的思考

此设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的改进,改进只是轻微改变价值倾向而提升课程现状,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安全的事业,而且保留了地基式的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考虑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适应性,相比较原有的课程结构只关注学科知识体系而言,应用式和建构式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还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整个课程结构增强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加大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余风盛.当代教育变革浅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兆锋.浅论研究型大学农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经济师,2006.

[6]官春云.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人(本科)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5.

推荐访问:植物保护 专业课程 结构优化 探讨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