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百年前,在那遥远的东方

时间:2022-10-29 15:48:03 来源:网友投稿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近现代医学事业可谓风雨中飘摇沉浮,炮火中匍匐前行。

这是一个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医学航程,与疾病和瘟疫的战斗成为一代又一代从医者的光荣与梦想。仁爱的旗帜下、枪林弹雨中的救护、缺了无影灯的手术室,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宗教之分,没有民族之分,是医生,就站出来救死扶伤。

百余年前,在那遥远的东方,就已经有了他们的身影——

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于1807年9月到达澳门与广州,是公认最早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的三大领域进行活动,分别是布道、办学和传医。其中,“医药传教士”的活动直接促成现代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西方医学文化领域特别是医学伦理领域认真开拓的第一批人士,几乎也都是基督教学者。

真正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个医药传教士是美国人彼得·伯驾。伯驾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来华,1835年11月4日,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丰泰洋行内开设“广州眼科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医局开张第一天,无人就诊。第二天,终于有一位“勇敢的”妇女前来就医。此后,来就医者络绎不绝。6个星期后,便有450位病人得到治疗。

到1881年,在华基督教医药传教士已达34人,1887年增长到大约60人。

英国伦敦会传教医生雒魏林是另一位早期著名的医药传教士。1861年,雒魏林任英国驻华使馆医生,并在北京设立了第一所基督教会医院,即后来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这一时期其他著名的基督教会医院还有汉口仁济医院、上海同仁医院、汕头福音医院、天津马大夫医院、苏州博习医院、山西汾阳医院等。到1937年,基督教会在华所办医院已达300所,床位21,000张,诊所600多间,它们的出现无疑表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疗卫生体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医药传教士在从事医药活动之余往往再也没有精力去顾及传教任务。也就是说,医药传教士到后来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像专业医生了。他们的到来给古老的中华带来了现代西方医学知识,各种新颖的医疗技术、医学器材、药物知识和医疗机构建设体制。

那些一二百年以前远离故土,以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立志传播基督福音于中国的医药传教士们,不论他们是否做过一些现在看来似乎有损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事情,他们这股坚定的宗教热情,对普通人慈善的友爱,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医学财富,都永远令我们钦佩。

协和风采·世纪永存

近百年来的每一天,协和人都在以其出色的医疗服务,打开大门,迎接成千上万来此求医的人们。

协和之路充满激情与感动,协和之路同时也向我们演驿了一场世纪传奇。

故事始于上个世纪初期,当时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资助符合社会利益的一些大型项目,并把注意力投向中国,决定在中国建一所大学,并在中国开展医学工作。这所大学就是中国协和医学院,当年28岁的富兰克林·麦克莱恩是洛克菲勒学院的科学家和助理住院医生,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第一任负责人。

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账簿的最终数字表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土地、建筑和设备的全部投资费用达到了在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750万美元。这是因为大多数买卖是在物价飞涨的战时进行的,越洋货运的费用比任何时候都高。

1919年9月,第一批中国女学生踏入预科学校,并于1921年进入中国协和医学院,从而使它成为中国第一所男女合校的医学院。正式的开学典礼于1921年9月19日举行,洛克菲勒先生从美国远道而来致开幕词,展望未来并希望有朝一日将这所学校交给中国人。他在致词中说:“无论西方医学能为中国提供什么援助,对中国人民来说用处不大,除非它被中国人接管,并成为中国国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企盼有朝一日,这所学校的大多数职务,都由中国人担任;……让我们携手朝着这一目标向前迈进,这将使西方所能提供的最佳医学永远扎根于中国的土壤。”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立后的几年中,政治动荡,战火纷飞。在这些艰难的岁月,北京协和医院及其门诊部满负荷运转,其学生和教师小心地避免卷入政治,但却非常积极地为中国作出贡献。1931年夏天,一支医疗队前往南方,为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武装冲突中受伤的人治疗。9月,前往灾区治疗夏季洪水中沦为难民的患者。

192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解剖系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当时,戴维森·布莱克博士根据在周口店发掘的一块牙齿化石,确定出一个独特人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于1951年接办北京协和医院。“新协和”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聚集了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医学人才,他们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崛起无私奉献,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曾多次接见医院的专家和领导,给了协和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目前,医院工作用房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住院床位1800张。其中设有专门的ICU、CCU、RCU、GCU病房。

该院在《2007全国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名列第一,神经内科排名名列第五,心血管病科排名名列第三,耳鼻喉科排名名列第二,眼科排名名列第二,妇产科排名名列第一,口腔科排名名列第六,消化内科排名名列第三,呼吸内科排名名列第三,内分泌科排名名列第一。

如果洛克菲勒先生今天能够归来,无疑会高兴地看到,今天的北京协和医院早已是亚洲一流医疗中心的一份子,它的医务人员正在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和世界水平的医学教育。

霞霓似锦·百年湘雅

翻开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湘雅”纪念册,一张近百年前的手术照片上,阳光静静的渗入手术间,医生的表情肃穆而专注,器械护士是个中国男孩,表情拘谨而羞涩。戴眼镜的手术医生就是湘雅创始人——胡美博士。

一百年前,耶鲁大学部分校友发起组织雅礼协会,为贫困地区办学办医院。胡美博士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妻子和婴儿来到长沙,把当时国人视为洪水猛兽的西医传播到中国。

由于教学、医疗水平高,“湘雅”在旧中国声名远播,与当时北平的协和医院南北驰名,“南湘雅,北协和”尽人皆知。

今天的湘雅医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湘雅路上,东依长沙市南北主干线芙蓉大道,西临岳麓山下的湘江之滨。湘雅院内环境优美,古色古香的老红楼与气象万千的现代化新楼交相辉映,和谐统一。这所百年悠久历史的老院,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人才辈出,造就培养了汤飞凡、张孝骞、李振翩等一大批我国知名医学泰斗。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湘雅的医疗水平,并多次介绍亲友来院看病。

医院年门诊、急诊量110多万人次,住院病人4万多人次,手术2万多台次。其中器官移植、颅底肿瘤切除、中西医结合临床、大面积烧伤、血液病、介入放射、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病、肿瘤防治及基因诊断等方面已形成特色。每年开展诊疗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医学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21世纪的新湘雅,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院投资达12亿元的新医疗区,设计床位数2,000张,可容纳日门诊量1万多人次,医院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华西盛名·国际瞩目

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这就是当前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疑难和重危疾病诊疗中心。。

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

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科,将其作为教学医院。

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大师云集,名医荟萃,盛况空前。

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建成,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1953年,更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5月,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116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

今天,医院占地700余亩,固定资产30多亿,开放床位4,300张,在岗职工 6,100余人;设36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日最高门诊量突破10,000人次,日急诊量近500人次。有国际标准洁净手术室62间,每个工作日完成各种手术200台左右。2007年门诊量235.4万人次,出院病人10.7万人次,手术5.5万台次,平均住院日10.9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

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特别是骨髓移植、肝移植、肾移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肺癌的外科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和手术治疗、复杂眼科疾病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复杂的普胸疾病外科治疗、心脏疾病介入诊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复杂的颅内疾病手术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骨肿瘤、断肢(指、趾)再植、人工关节置换等骨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耳鼻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烧伤整形治疗,组织工程临床应用,伽玛刀、X刀技术,肿瘤生物治疗,重症肝炎治疗,核医学治疗甲亢、骨肿瘤等方面各具特色,达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西地灵人杰、精英汇萃。现有高级职称专家55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5名、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名、博士导师125名、硕士导师26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人坚守 “关怀、服务”之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之精神,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院训,高扬 “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之核心价值观,像诗圣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在医学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百年瑞金·生命绿洲

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姚宗李(法籍)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买165亩土地,用于开办医院。首期工程建造了四幢2层西式砖木结构房,一幢供修女用,一幢供职工用,两幢供病人用。1907年10月13日举行开院典礼,取名“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

至1932年医院成立25周年时,病床为500张,设有特等病房,传教士病房,男女头等、二等病房,平民病房,以及产科病房和隔离病房。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医院进一步扩建,拟建两幢5层病房大楼。由于日军侵占上海,该项目历时数年才完工。但启用不久,就于1941年被日军强行占领,作为他们的野战医院。这是建院以来的第一场劫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慈医院先后聘请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司比利特、儿科学博士米雄,法国资深传染病专家魏利奥、放射学专家载霞,留学比利时的外科学专家傅培彬、妇产科专家唐士恒、泌尿外科专家程一雄、耳鼻喉科专家刘涛,留学法国的皮肤科专家朱仲刚等专家,同时增添一批年轻医生。

发展至1949年,病床达到780张,全院共有医生50多名,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医院。

1951年10月,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广慈医院;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

当年的广慈医院汇聚了沪上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儿科界一代宗师高镜朗、骨科学专家叶衍庆、外科学专家董方中、心脏病学专家陶清等。还有一大批响应祖国号召,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的青年留学人才,大大增强医院的师资力量和医疗力量。

1994年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实验室”、“内分泌代谢病实验室”在瑞金医院成立。2001年陈竺院士领衔的上海市暨卫生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开放实验室,经专家论证,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9年烧伤外科专家史济湘获得意大利“惠特克”国际烧伤奖;1991年王振义因与法国专家合作研究白血病的巨大成就,获法国1990年“突出贡献医师”奖;199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医学奖授予给了为人类癌种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王振义。1997年陈竺获法国“卢瓦兹”奖,该奖主要授予法国在肿瘤研究领域内有杰出贡献者,每年奖励一名,陈竺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外国学者。2000年陈赛娟获“世界杰出女生物学家”奖提名奖。1994年王振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1996年陈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生物学部中医药学方面最年轻的院士。1998年李宏为、林言箴被遴选为法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李宏为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2002年陈竺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2003年陈竺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从1907年到2007年,瑞金医院走过了漫长、艰辛,而又璀璨辉煌的百年历程,铸就了中国医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见证了前赴后继的医学工作者为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孜孜以求、百折不饶的坚韧。

汾阳仁心·百年流芳

山西汾阳县城西北隅,坐落着与汾酒飘香齐名、风范卓然的山西省汾阳医院。这座国家卫生部认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因其文明规范、医务优良而在山西百姓中,尊享美誉。

院内居中的门诊大楼雄浑典雅,为中西建筑美学的综合之作。新建15层外科手术楼挺拔壮美,与灰墙错落的百年美式旧建筑相映和谐。在这里你会充分感觉到古老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现代高科技融合、中国文化与外国宗教、传统精髓与时代创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1889年,美国基督教总会的文阿德医师在汾阳建起教堂、住宅、戒烟所。文阿德自己配药,几十天就可戒除大烟瘾,之后,逐渐扩展到简单的内外科疾病治疗。而后,美国方面派出第一个专职医生——约翰·霍布金斯医科大学毕业的万德生博士来汾阳。

1914年,诊所扩建为医院,万德生任院长。1916年,新址汾阳医院破土动工,医院边工作边建设。1924年,在战乱年代克服重重困难,现在仍使用的U字型大楼建成了。整个医院具备完整的配套设施,安装了自来水装置,还有一台60马力的煤气发电机用于照明及医疗用电,还配备了汾阳第一辆美国原装的汽车。

这就是如今的山西省汾阳医院的前身,当年盛极四方,号称“小协和”。

解放后,汾阳医院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岁月的更迭荏苒,让汾阳医院更显得英姿伟岸。

在发展中,汾阳医院秉承:新以质胜、技湛精致,对科学的探索思慎前行。汾医人严而优异,以科技兴院,在优质高效的严谨要求中成长。在发展中打出人本牌,坚持科学发展观,铺好人才路,唱响爱心曲。

目前,全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6名,其中教授38名,副教授4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5名,硕士生导师4名,吕梁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1名、优秀人才7名。一批从医满50年的老专家继续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全院在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骨科、耳鼻咽喉科几大重点科室的带动下,以点带面,全面发展,ICU、CCU、洁净手术室、中心实验室、传染病区、医疗废物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核医学科等各科室专业特色均得到很大提高。

汾阳医院以“无愧医护心、留住患者心、赢得百姓心”为服务理念,以“三个不变”(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不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坚持医院的群体功能不变)为办院宗旨,落实“脚踏实地、雷厉风行、勤学不懈、精益求精”的工作方针,20多年来一直保持山西省文明医院称号,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明明白白治病、医疗质量信得过十佳优秀医院”、“山西省模范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

昔日的汾阳医院在战火中坚守仁爱精神;今天的汾阳医院,集成了西医科技的严谨,传承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沉稳,发挥了属于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性和更博大的济世情怀,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

风雨齐鲁·辉煌依旧

1890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医师聂会东夫妇从登州来到济南,与洪氏提凡夫妇及安德逊女士合建华美医院,这是济南首家西医诊所和分科最全的医院。该院实行男女分诊,一般免费诊疗。1891年设养病室,收治住院病人。同时建立华美医校,传播医学知识。1929年后另设女医院,以妇、产、小儿科为主,并接受产妇住院分娩,有产床15张。

1917年,美、英、加拿大三国的基督教会在济南集资兴办齐鲁大学。此后,南京金陵大学医科、汉口大同医学堂部分师生也并入该校,与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医科共同组建齐鲁大学医科。医科附设医院,简称齐鲁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同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并称为建国前中国四大教会医院。

1928、1937年日军两次侵占济南期间,因是外国教会创办,该院成为战火中的孤岛,免遭兵灾。1934年后,华美医院也并入齐鲁医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英、美宣战,齐鲁医院被日军强占为伤兵医院。当时未随校南迁的英、美人士,全部被遣送到潍县集中营。抗日战争胜利后,齐鲁医院重新恢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解放后,齐鲁医院成为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它坐落于泉城济南风景秀丽的趵突泉畔,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开放床位1,700张,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62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9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75人,博士生导师92人。医院年门诊量15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5万余人次,各类手术2.6万余台次,各种诊断、治疗技术与水平位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推荐访问:在那 一百年 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