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1958—1965年中共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时间:2022-10-30 13: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红旗》杂志自1958年创刊至“文革”前夕,见证了中共对工业化道路的曲折探索历程,这一时期中共对工业化道路历经1958年下半年、1959年上半年、1959年庐山会议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等4个时期,具有独立自主性和曲折复杂性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红旗》;道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2-0081-12

1958年5月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正式掀起“大跃进”。会议闭幕两天后,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出版中共中央主办《红旗》杂志的决定。1958年6月1日,中共正式创立执政后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央党刊——《红旗》杂志。《红旗》杂志自创刊伊始至“文革”前夕,刊载了大量涉及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文章,见证了中共对工业化道路的曲折探索历程。

一、鼓足干劲:1958年中共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关于如何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①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共以《红旗》杂志为主要平台,向全国宣传工业化政策,推广地方工业化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一)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乡社工业遍地开花”

发展地方工业是1958年中共对工业化道路探索的重要手段,即在全国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共试图通过调动全民的力量,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由量变达到质变,依靠地方工业企业的数量增长和广泛普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指出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中小型工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分布,“前途必然是:一、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三、加速缩小城乡差别的进程”。②而后,中共通过《红旗》杂志对如何发展地方工业进行了系列探索。

1958年6月,《红旗》杂志1958年第2期刊载了创刊后第一篇关于工业化的文章——《水利和电力相结合,乡社工业遍地开花》,介绍福建省永春县发展地方工业的基本情况。文章指出,发展地方工业,目的是为了服务农业,也是为了向广大群众展现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规模应以小型为主,以县办工业为核心,带动乡乡社社工业发展,使工业遍地开花;方法则是自力更生、依靠群众、全民办厂,在永春县“全部建厂费花了四千多元,国家分文未拿,农业社也一文钱没出,全部是社员出钱出力出料建成的”。①同年7月,《红旗》杂志1958年第3期发表陈伯达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介绍湖北鄂城县杜山乡旭光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兴办和管理地方小型工厂的重要经验。文章强调,兴办地方工业的基层组织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兴办地方工业的目的是为农业服务,地方工业要从小厂房开始办起,以后再逐渐扩大。而这种地方工业的发展将会使中国社会焕然一新,培养出全新的人,甚至“能够比较迅速地消灭工业同农业之间的区别以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地方小型工厂“代表的,是不可抵抗的、新生的、前进的力量,是共产主义的力量”。②

(二)解放思想,破除工业迷信,提倡“小”“土”“群”的办工业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缺乏办工业的经验,借鉴了苏联办工业的方法,中共党内出现了将苏联办工业的方法神圣化、教条化的现象。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批评硬搬苏联经验的做法,强调“苏联的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学习苏联及其他外国的长处”,要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相结合”。③为了打破迷信,改变人们对办工业的认识误区,中共通过《红旗》杂志发表系列涉及办工业方法的文章,提倡“小”(小规模)、“土”(低标准)、“群”(群众路线)的办工业方法。

1958年7月,《红旗》杂志1958年第3期发表薄一波的《打破办工业的神秘观点》一文,批判办工业中存在的“大”“高”“国”等观念:“大”即眼中只有大工业,没有中小型工业的观念;“高”即只办现代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高标准企业的观念;“国”即单纯依靠中央出资来办工业,由国家工业部门集中管理的观念。文章指出,如果按照这些观念来办工业,工业化进展就会非常缓慢,难以发挥出地方的积极性,强调破除工业迷信“是一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办工业的运动,是一个工业建设方法上的大革命”。④随后,《红旗》杂志1958年第3期连续刊载《草木之争》《養捕之争》《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三篇文章,继续批判办工业中存在的某些观念。“草木之争”即我国造纸工业的原料以木浆(高标准、低产量)为主还是以草浆(低标准,高产量)为主的争论。“养捕之争”即我国水产业的发展以远洋捕捞(国家经营,集中管理)为主还是以近海养殖(合作社经营,地方管理)为主的争论。而《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一文则从根源上指出了这两场争论的实质,即主观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斗争。文章指出,主观主义者“只看见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敢去争取那些可以争取和应该争取的胜利”,破主观主义、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将帮助我们以世人所想象不到的速度建成社会主义”。⑤

(三)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

钢铁是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重要原材料,钢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957年11月,在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15年后中国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目标。1958年上半年随着“大跃进”的发动,1958年全年钢产量指标从2月制定的624.8万吨⑥攀升至6月制定的1070万吨。⑦然而,从1958年7月开始,由于钢产量指标不切合实际,指标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为了督促钢铁生产,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定,提出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实行书记挂帅,搞群众运动。此后,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通过政治挂帅、群众运动的方式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1958年中共对工业化道路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

推荐访问:工业化 年中 探索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