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走向联合,凝聚教育前行驱动力

时间:2022-11-01 12: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你是一位校长,但大家都叫你‘老李’。你和这称呼一样,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你只相信,愚公能移山,只要用心、努力,洼地也会变绿洲,桃浦人办得好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这是学校的校训,不仅贴在教学大楼上,也刻在你校长的心里。是的,你永远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老李’。”

一段令人难忘的颁奖词。这是2012年1月16日“2011上海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之一、上海市桃浦中学校长李金龙的颁奖词。当主持人饱含深情地念出这段质朴的文字时,现场的教育同行无不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这热烈的掌声,是对“联合办学,创造奇迹”的李金龙校长的由衷敬意。面对鲜花和掌声,李金龙心潮起伏。

这是李金龙短短5年内第二次当选上海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第一次是在2007年。那一年获奖,是因为他20年扎根城乡接合部的桃浦中学,带领学校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使学校成长为普陀区西北角“一颗耀眼的新星”,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如果说第一次当选年度新闻人物,是因为桃浦中学的“一枝独秀”——在李金龙带领下,由一所薄弱校成长为普陀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那么这次再度当选,则是因为近5年来,李金龙带领桃浦地区14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同构建了“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演绎了教育“洼地崛起”的故事,书写了内涵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传奇。因此,站在颁奖台上的李金龙,内心有着别样的滋味与感受。“最大的感触是欣慰,因为桃浦整个区域内的孩子们最受益,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未见他们像今天这么开心。”李金龙坦言。

在人们的心目中,上海滩一派繁华,教育自然是姹紫嫣红满园春。然而事实上却也有着不平衡。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桃浦镇又位于普陀区西北部,被戏称为“大都市文明遗忘的角落”。多年来,桃浦镇的学生以及有点起色的骨干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转到主城区的好学校,桃浦人无奈地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联合体”推行5年后的今天,学生都愿意留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青年骨干教师也愿意留在这方土地上耕耘、奉献,人称“凤凰北归”。人们内心深知,这一切,离不开李金龙带领桃浦教育人构建的“联合体”。

变孤立发展为联合发展

普陀区,人称上海市的“大西北”。桃浦是普陀区3镇6街道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传统工业聚集之地,纺织业、制造业、化工业等工业厂房遍地都是,环境污染严重。世纪交替之际,上海市痛下决心,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普陀区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逐渐被淘汰。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普陀区还是一个人口导入区。”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介绍,一方面,随着上海中心城区不断的旧城改造,大量居民迁移到像普陀区这样的城乡接合部;另一方面,这里也是进城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普陀教育对象的主体就是下岗工人子女、旧城改造迁移人口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是社会底层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而言,他们受教育机会比较差,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所以我们的责任更重一些,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李学红说。逢年过节,李学红总不忘去看看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多家庭看了真让人心酸,一种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这些孩子,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提升素质,通过教育改变其自身命运,从而改变他的家庭命运。”

2007年,普陀区教育局提出“打造圈链点,做强西北部”的战略规划。所谓“圈”是总体布局和螺旋式上升的概念,让普陀区东西南北中尤其是西北部的桃浦拥有均衡、优质、可持续的教育;所谓“链”是通过合作和借力,托起普陀教育;所谓“点”是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李学红说,“每所学校的内涵建设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有外在的条件,要借天借地借资源,为我所用,共同发展。”

普陀区教育局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尤其是“做强西北部”的规划,让桃浦中学校长李金龙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大脑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怎么才能做强桃浦教育?首先要求十几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达成共识。”在李金龙看来,“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把桃浦教育做强。”

当时,华东师范大学的郭景扬教授是桃浦中学的学校改革发展顾问。一天,郭教授刚听完桃浦中学黄雅玲老师的一节课,李金龙便把他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郭教授,教育局提出做强西北部,可我们的生源最差,又无法选择生源,师资也不理想。怎么办?”李金龙一脸的苦恼。“你无法选择学生,但你可以培养你的学生。”郭教授的这句话,让李金龙顿觉眼前一亮。那天,俩人聚在李金龙的办公室里,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下午。一个思路逐渐明晰起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开始改善生源,走中小幼联合发展之路。李金龙清醒地认识到,做强西北部,要依靠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区学校。

名正才能言顺。经过与郭景扬教授以及桃浦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们多次交流,2008年3月,李金龙提出“桃浦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构想。“联合体,加上协同,强调大家在一起互相协商合作。”李金龙解释道。但联合体既不是一个行政组织,也不是一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只不过是一个“自由状态下的联合体”,组织力、号召力何来?李金龙为此找过教育局局长李学红,汇报了成立联合体的思路。李局长当即拍板,“你们需要什么,教育局会尽力支持”。桃浦镇党委、政府也热情支持,镇党委书记洪跃弟说:“这是一个着眼于桃浦孩子长远未来的大好事,大胆干!”

回到学校,李金龙开始筹备成立联合体的协商会。“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8年4月。”李金龙给桃浦12所(后来桃浦新建两所学校,变为14所。记者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一一打电话。其实,在打电话协商的同时,李金龙心里也有些为难。“2008年我已经54岁,5年后就要退休。我这个提议,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在退休前想搞什么名堂,或者以大吃小?”李金龙坦言。但他一想到桃浦教育的长远发展以及孩子们的未来,这些想法就都抛诸脑后了。这一通电话,其实也是一个摸底的过程。李金龙了解到,其实大伙儿都有“做强西北部”的愿望,只是苦于缺乏一个抓手和平台。

推荐访问:驱动力 前行 凝聚 走向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