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修改病句

时间:2022-11-03 15: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08-0001-02

源于认知水平的限制,抑或口语习惯上的误导,一些学生在造句或作文的时候难免会留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病句。这时候,作为语文教师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为了慎重起见,防患于未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病句修改的训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修改病句不仅是对学生开展句式练习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对学生后续作文造势的一项保障措施。而有些学生一旦碰上这种训练就会唉声叹气,避之唯恐不及的。其实不然,因为修改病句也是有诀窍可言的,那就是“一读、二找、三改、四查”。我把它称之为“病句修改四步法”。

所谓“一读”,就是将出示的病句轻声读上几遍,明白表达者的意图,这样修改起来才会有针对性。而病句们都擅于伪装,并不是一眼就可以被识破的,所以,“读的接触”这一环节是无法省略的。学生只有在以思促读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到句子的病因究竟出在何处,那么第一次读后还有模糊感觉的话,就得读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没有疑窦为止;否则,像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地读上一遍,就急着去修改,势必会把句子弄得面目全非。

所谓“二找”,就是找出句子的病因。只有在读懂句子原意的基础上找出了病因,才能有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句子的病因概括起来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确定病句属于哪一种类型,这一步很重要,也很关键,如同写作过程中的审题,惟有明确其要求,下笔时才能有的放矢紧扣主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病句时,必须让学生知道病句真正的症结所在,以便修改工作的顺利展开。

所谓“三改”,就是在找出句子的病因后所实施的“手术”。实施“手术”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修改上的技巧,如“增、删、调、换”等符号的使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句子病因,采用合适的方法,原则只有一条: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用最简捷的路径,把病句修改好。修改之前,最先要考虑的就是不能违背句子的原有精神;否则,订正出来的句子就会失去价值。

所谓“四查”,意为修改完了,还要再来一番“检查”工作,以保证“质量的过关”。众所周知,一些数学练习中有验算,目的无非就是检查做对了没有。而病句修改的练习时也可以用“验算”的方式来检查效果。当你把这个病句修改好了,还应把“答案”再轻读几遍,看看是否已切除病根已毫无歧义了。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有效地采用了“一读、二找、三改、四查”四步法,才能轻轻松松地攻克“修改病句”这一堡垒!

1 在语文课上展示有效学法之例谈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一大通病:只注重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对其学习方法抑或学习过程缺乏深入了解与高度关切,结果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把“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话铭刻于心版,毕竟学生的“利其器”与“工其事”有着紧密得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学生的成就感又与教师有否高明的技术活不无牵扯。

就语文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利其器”呢?这需要智慧与勇气。不少语文教师都巴望着自己能为学生减负做点事情,可就是无从下手。我以为不妨从学生在语文课上展示有效的学法入题做起。下面的一次经历或许会对一些语文教师有所启发,因而形之于文以供参考。

一堂语文课上,我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些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准备借机进行指导一番。

不料一道补充带有数字的成语题却让我感到犹豫棘手了。“三( )四( )”一看到它,当时我愣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合适的答案。我灵机一动,说:“请会做这道题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道:“三从四德”。“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追问。他得意了:“我是从电脑里查到的。”我连忙上前握了握他的手:“谢谢你,今天这个问题你成了我的老师。”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很羡慕。接着,我因势利导:“大家看,他遇到了不会的问题能通过上网查找来解决,这就是会学习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我不仅让他们知道了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记住了一种学习方法——上网查阅法。

刚表扬完上网查阅法的学生,只见另一个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想念念整道题的答案。”“自告奋勇,真是好极了!”我夸赞着。这时候的他却以响亮的声音居然一口气念出十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其实这道题的要求只有六个数字填空呀。教室里立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情不自禁地齐喊道:“你真棒。”“是呀,咱们班的同学能够创造性地完成这道题,真了不起。”接着,我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答案的?”“这都是我在平时看书时所积累的。”“嗯,”我点头肯定了他的做法,“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平时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此时此刻,我相信学生们不用强调也知道课内外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正在我高兴地表扬着这位学生擅长于积累词汇的做法时,蓦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埋头写着什么。我走近他问:“刘欢,你在写什么呀?”“我把刚才听到而自己不会的答案都记下来。”大家都把视线都转移到了刘欢身上,此时他好像就是一位凯旋而归的军人,威武而神气!“刘欢,那你敢不敢再挑战一下呢?”没想到刘欢一下子读出了二十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真是出乎意料。大家又一次把掌声送给了刘欢,我借机强调了他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变为己有,这不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方法吗?

都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啊,在孩子不会捕鱼的时候,不光要授鱼,更为关键的做法就是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我们平时的习题讲解课堂,绝对不止是对几个问题的处理流程,而应是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让有效的学法流淌于整个课堂,这是教师为学生做好减负工作的最漂亮注脚。

2 漫谈几类导课小技法

不为导课困惑过的语文老师肯定是不多见的,因为导课是一门艺术。所有的艺术都是有讲究的,导课也不例外。如何把课文导得自然亲切,导得恰到好处,导得无懈可击,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深入教材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旦教师在上课伊始能有一个好的开头,把孩子很快地带入情境之中,这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最近,我在教过几篇课文之后,深有感触,摸索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导课方法,要与大家分享,并共勉之。

2.1 播放歌曲导入。这种导入方法,

表面上是在营造教学气氛,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不到上课的压力,显得轻松愉悦。比如: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它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少年儿童谱写的一首歌词,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我觉得播放歌曲很容易把孩子带入意境。于是,我按着自己的想法播放了这首歌曲,结果不仅为学习课文作了有效的铺垫,而且让学生们在欣赏歌曲的进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新中国怀抱里的那种自豪与幸福,从而让教学目标得以出色落实。

2.2 理解词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某些不能一眼看破的课题。比如,《学会查无字词典》,看到这样的题目,学生多少会有些陌生感。教师不必急于直接告诉学生“无字词典”的含义,而是利用“曲径通幽”之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首先出示了“聚精会神”这个词语,让学生说意思。一学生解释道:“精力高度集中,非常专心。”接着,我问:“还有比这更好的解释吗?”突然,另一学生站起来说:“现在教室里同学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盯着老师,专注投入地聆听讲解,这就是聚精会神。”“刚才第一个同学是用‘有字词典’来理解词语,而第二个同学则是通过观察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叫‘无字词典’。”我如此一说,学生们都豁然开朗了。这样导入课题,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在值得推广。

2.3 出示插图导入。这种导入方法,在教有插图的课文最适用,尤其是学一些古诗的时候。由于古诗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怎样才能让学生一下子进入到意境之中,这是教学古诗的难点。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我首先出示了文中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山上有弯曲延伸的小路,半山腰还有隐隐约约可见的几户人家,而山脚下是一片片火红的枫叶。诗人在傍晚驱车路过此地,看到了这么亮丽的景观,被迷醉了,就停下车子,观赏起这深秋的美景……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在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来学习古诗,就化难为易地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处的境界里,与之作情感上的共鸣。

2.4 以作画导入。这种导入方法看起来似乎有“脱轨”之嫌,其实是为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做有效的引领。《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散文诗,内容是形散而神聚,文章的题眼是“叶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了“叶子”这一关键词,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片叶子。他们兴致盎然地画了起来,有的画出了弯弯的柳叶,有的画出了象手掌一样的梧桐叶,也有的画出了心形的银杏叶……总之,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叶子。于是,我借机点题:“大家画出的一片片叶子真美,老师真羡慕你们的绘画技能,那就让我们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就这样,天衣无缝地导入了课题。

总之,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拘一格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积极摸索,大胆尝试,这样才能推陈出新,让导课成为教师的乐趣与学生的向往。

推荐访问:病句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