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情境教学在校本课程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0 0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孩子们千篇一律的校园生活中,儿童连环画如一缕徐来的清风,它给校园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连环画要求以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为内容,以生活背景为基础,还要求有高难度的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而学生却迷醉于自己想象的产物及造型上的夸张变形。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视觉会逐渐趋向写实主义,这时候意念与表现上就会出现冲突。而行为情境化模拟与作文情境化感悟能形象地再现当时的场景,唤起学生的遗觉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创作中传神地来表现自己意念中的形象,让他们与画共舞,尽现精彩。

【关键词】儿童连环画;行为情境;作文情境

当我们走进校园,总能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捧着一本本插图精美的童话书,指手画脚,浇有兴味地评论着。他们为那些色彩明艳的画面而陶醉,为简练的文字而动情,为生动的情节而沉迷。我们忽然一惊,要是我们能引导他们把一天中影响最深刻的喜悦或哀愁有选择地之录下来,让他们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主角,那会是怎样令人欣喜若狂。于是章连环画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孩子们在情景交融中与画共舞,成为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内容源于生活,情节前后连贯,有趣味,富有感染力与生动性,且图文并茂,幼拙可见的儿童绘画表现形式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儿童连环画。孩子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值得记录的惊喜,这就为儿童连环画创作提供了最真实而又生动的材料。由于儿童绘画是用直观形象来传递情感的,所以如何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肢体语言传神地表现出来是儿童连环画教学的关键。

虽说儿童画那稚幼的章趣及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和儿童总是热衷于叙述自己的故事情节等特性能为连环画教学内容添助活力,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因此就让孩子们信马山缰地去画。

因为我们渴求看到,孩子们的连环画创作水平能与他们的成长一样,呈现出一个山低向高延伸的梯度。

连环画要求以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为内容,以生活背景为基础,还要求有高难度的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引领孩子去共同面对与攻克的难题。其实他们在连环画创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如多数孩子的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对一般叙事性内容进行程序性地记录,缺少局部的描写和细节的刻画:其次是题材的选择上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甚至有些雷同,缺少针对性和独特性;另外所表现的画面都是大场景处理,辅助的背景往往被看作重要对象来表现,主要的人物却是轻描淡写,这就有了“喧宾夺主”的嫌疑。

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孩子们用连环画表现对象时的印象、观念和情感等方面都受到了自我美术智力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这种智力形态得不到开发,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他们表现内容的复杂性可能会有所体现,但是在如何有效采用直观形象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缺陷。那么,采用何种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开发学生的这一智力“盲点”呢?

实践证明,“连环画情境模拟教学”可以行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他们进行儿童连环画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和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由直观步入抽象,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

1 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在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

所谓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模拟场景,再现、清晰学生的遗觉记忆,培养学生感知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往往山于课堂的局限性,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可以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于是,我们把课堂当作了一个小小的舞台,通过行为情境模拟来丰富孩子们的感受,让他们入情地演戏,也入情地用绘画记录一段段戏。

记得白特爵士在《心理与学业测验》中曾这样分析:九岁以上的儿童开始进入了视觉写实主义阶段,也就是根据自然作画的阶段。如果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记忆进行凭空的想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得不到预期作画目标,也会对此失去兴趣。而连环画完整的故事结构,复杂的故事情节更要现实生活的实际元素来做为他们的素材。所以情境化模拟可以为连环画创作提供一个可以拾级而上的台阶。我就让8个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当时野炊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这些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气氛过于热烈,甚至场面有些混乱,但是看得出,孩子们演得很投入,小观众也观看得很投入。

2 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在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

所谓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就是利用语言和文字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的连环画作品能生动传神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蒙特梭利论《自发的表现》中提到:绘画有如语言一样能满足表现的需要,几乎每个意念都可以绘画表现。努力使这样的表现完美却非常类似儿童努力于促进语言的熟练,以见到自己的思想变现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绘画和语言有一定的共性,他们可以相互催激动。虽说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优势,绘画甚至还能表现语言未能表述的思想情感,这便是许多不善言谈的孩子喜欢用绘画作品来传达内心感受的原因。只是,从当今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孩子们的言语训练的广度和强度都远远超过绘画。当家长和孩子们都疲于言语训诫,尤其是为“作文”走火入魔时,我们无需因门庭冷落而顾影自怜。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在内心深处还是钟爱绘画的,而且作文上的收获会为他们的绘画技能带来益处。

我们由此发现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的经验,而是没有学会用绘画的语言来表现经验。通过指导,他们就会在创作中寻找可圈可点的东西,这样的作品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慢慢的掌握了如何用语言文字来启发自己在创作中的思路,从而“激活”作品。

孩子们喜欢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我们的初衷并不是培养画家。从最初轰轰烈烈的行为情境化模拟一路走来,到后来心平气和的作文情境的感悟,孩子们逐渐学会从直观的行为过渡到抽象的文字中去思索。他们浮躁的心安稳了,他们的眼神更自信了,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也长进了。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绘下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连环画,他们沉醉在自己创作的情节中,沉醉在自己设计的色彩中,与画共舞,让他们重新找到了成长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美)艾略特·w·艾斯纳著.《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第二版

[3](英)赫伯·里德著.《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

[4](美)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

推荐访问:连环 情境 浅谈 画中 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