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东北地区榛树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22 16: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榛子因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且具有良好的口感而受到青睐。随着榛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榛子主产区,近些年榛树病虫害的种类与发生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本文对40年来东北地区榛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最新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东北地区榛树的主要虫害为榛实象甲、榛卷叶象甲、蒙古灰象甲、铜绿丽金龟、苹毛丽金龟、东方绢金龟、榛黄达瘿蚊、疣纹蝙蝠蛾、木蠹蛾,主要病害为榛白粉病、榛子果苞干腐病、榛子叶斑病、黑煤病、榛子东部枯萎病,并对榛树病虫害分别从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进一步制定榛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榛子;病虫害;研究进展;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3.044

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桦木科榛属,为榛树的果实,又名山板栗、尖栗、棰子等。世界上榛属树种有18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的榛属植物资源包括8个种属,2个变种,在我国从东北部的黑龙江到西南部的云南,从西部的西藏到东部的浙江广泛分布,其中东北地区为榛子的主产区[1]。榛子是世界上四大干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一,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促消化、提高记忆力、防衰老等功效,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口感,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2]。东北地区榛子产业开发作为山区林地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几年随着榛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品种的引进,榛树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个别病虫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对于林业中的其他经济作物,目前对榛树的病虫害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笔者综述40年来国内期刊发表的榛树病虫害的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对榛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榛树主要虫害

为害榛树的虫害中,榛实象甲、榛黄达瘿蚊主要为害叶片、枝干、果实、果苞等部位,榛卷叶象甲、铜绿丽金龟、苹毛丽金龟、东方绢金龟主要为害榛树叶片,蒙古灰象甲、铜绿丽金龟为地下害虫,主要在苗圃地为害根、茎,疣纹蝙蝠蛾、木蠹蛾为蛀干害虫。

1.1 榛实象甲

榛实象甲(Curculio dieckmanni)鞘翅目象甲科,是为害榛树的主要害虫,在野生榛林中发生严重,人工榛林内较轻发生。李华等[3]研究了榛实象甲的防治对策,在榛实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铁岭地区,果实的受害率最高可达41%以上,每年造成该地区野生平榛的损失约1500吨,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榛子产业的发展。

1.1.1 发生规律及习性

榛实象甲在东北地区大多2年一代,少数3年一代。春季萌芽期,成虫出土后首先在枯枝落叶层下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上树取食嫩叶、嫩芽、嫩枝或蛀食幼果补充营养,为交配产卵做准备[4]。5月下旬,成虫于榛子果苞形成时开始交配,在榛苞或榛果上蛀孔,将卵产于孔内。7月上旬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并在榛果内发育,以榛仁为食。被蛀食的榛果会在8月中下旬提前脱落,随后幼虫从脱落的榛果中爬出,钻入深约30厘米土中处作土室越冬。第二年6~7月,老熟幼虫化蛹、羽化,新成虫在土室中越冬,第三年早春出土[5]。榛实象甲成虫喜光、喜温,具有弱趋光性和假死性,防治时可依据此类习性采取相应措施[6]。

1.1.2 防治措施

榛实象甲幼虫在果实内为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通过在榛树种植产区调查发现,目前防治榛实象甲以化学药剂为主,成虫出土后补充营养的时期,可用5%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毒杀成虫;在虫果脱落的时期,可用30%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毒杀幼虫,注意化学防治的同时,保护榛实象甲的天敌。由于化学药剂有污染环境等弊端,所以生物防治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可采用白僵菌或绿僵菌制剂进行防治,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另外还可利用榛实象甲成虫的趋性进行诱杀[7]。平时应采取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林间枯枝落叶,保持林缘卫生,间作、混作等营林措施,提高榛林抗虫害能力。

1.2 榛卷叶象甲

榛卷叶象甲(Apoderus coryli Linnaeus)鞘翅目卷叶象甲科,分布于吉林、辽宁、华北、江苏等地,近几年在辽宁省内常有发生。目前关于榛卷叶象甲的研究较少,胡跃华[8]研究了铁岭地区榛卷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发现该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危害榛树的叶片,幼虫在卷褶叶包内取食生活,成虫取食树木中上部叶片,被害叶出现连片的孔洞,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树木生长發育,致使果实产量严重下降。

1.2.1 发生规律及习性

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2代,黑龙江地区1年发生1~2代。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石块下或土壤缝隙内越冬,5月中旬成虫出土后取食叶片补充营养进行交尾产卵,成虫一生中可多次交配产卵,将卵产于卷褶叶包内。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化,6月中下旬化蛹羽化,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经化蛹羽化后,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旬出现,9月上旬开始越冬[8]。成虫喜光,夜伏昼出。

1.2.2 防治措施

常用的防治措施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振落捕杀,或人工采摘含有幼虫的叶苞。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注意,7月中旬后切忌使用毒性残存时间较长的内吸剂,以免造成农药残留[9]。

1.3蒙古灰象甲

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鞘翅目象甲科,又称蒙古土象,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对于蒙古灰象甲的研究报道多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使用种衣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大规模发生。蒙古灰象甲主要在苗期为害,成虫取食植物幼苗的嫩叶和嫩茎[10]。

1.3.1 发生规律及习性

蒙古灰象甲在辽宁地区2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作土室越冬。4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活动,地表温度较高和土壤湿度较低时有利于其出土,5月上中旬于表土中产卵、孵化,随后在土中取食植物根部或腐殖质,9月中下旬幼虫做土窝休眠,经越冬后继续取食。第二年6月下旬于土窝内化蛹,7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不出土仍在土窝内越冬,直到第三年早春出土[11]。成虫具假死性和趋光性。

1.3.2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以种衣剂拌种为主,将5%啶虫脒乳油与种子按比例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害虫和地下害虫。还可在成虫活动盛期,喷施30%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在苗眼土缝处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0倍液,或用糖醋液诱杀。

1.4 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鞘翅目丽金龟科,又称铜绿金龟子。铜绿丽金龟成虫主要取食树木叶片,把叶片蛀成不规则孔洞,严重时会被吃光而只剩叶柄。铜绿丽金龟幼虫是主要的地下害虫,为害树木的根系和嫩茎。由此可见,防治该虫的成虫和幼虫同等重要,应结合进行。

1.4.1 发生规律及习性

铜绿丽金龟1年1代,以成虫或3龄幼虫在地下土室中越冬。在北方成虫作土室越冬,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较高温度和降雨有利于其出土。5~6月中旬为交尾盛期,成虫交尾后于10~20厘米深土层内产卵。7月下旬老熟幼虫于深土层作土室化蛹,8月中旬新成虫在土室开始越冬。在南方以幼虫作土室越冬,幼虫在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6~7月成虫产卵,孵化出的幼虫于10月钻入土中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和假死性,对黑光灯敏感[12]。

1.4.2 防治措施

陈建明等[13]的试验结果表明,对铜绿丽金龟幼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农药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8%乐斯本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他认为防治地下害虫主要以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为主,如呋喃丹、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甲胺磷等,但近些年新开发出来了一些低毒高效的药物,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新型生物农药,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效果明显且不污染环境,也可利用性诱剂、白僵菌制剂或核型多角病毒等生物防治措施作为辅助。

1.5 苹毛丽金龟

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n)鞘翅目丽金龟科,又称苹毛金龟子、长毛金龟子,取食樹木的嫩芽和嫩叶。据记载1995~2000年,苹毛丽金龟连续在沂蒙山地区大发生,大量取食幼芽和幼叶,导致幼树大片死亡。2004年前后,该虫害在辽宁熊岳地区发生严重,大量取食花、幼芽和幼叶,导致果实结实率降低,严重影响幼树生长,苹毛丽金龟对北方地区林木和果树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14]。

1.5.1 发生规律及习性

苹毛丽金龟1年1代,成虫在深约30~50厘米地下作土室越冬,翌年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9.5℃以上时,该虫出土[15]。4月上旬~5月为成虫活动盛期,此时对树木的危害最重。4月上中旬成虫交尾,4月下旬开始入土产卵。1~2龄幼虫在深10~15厘米土层活动,3龄幼虫在20~30厘米土层活动。8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约15天。9月上旬蛹羽化为成虫,新成虫在土室中越冬。发育气温低时,成虫的活动能力较差,气温在16℃以上时为害能力变强。苹毛金龟子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1.5.2 防治措施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肥料防治法,4月上旬树木开花前,将碳铵随水施入土中,既补充水分,又可熏杀成虫,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施用效果明显。可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

1.6 东方绢金龟

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鞘翅目鳃金龟科,又称黑绒金龟子、东方金龟子,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江苏、安徽等地区,为我国金龟子类害虫中的优势种。主要以成虫取食幼林的嫩叶,严重时只剩树干,幼虫为害幼林的根部,但为害程度较小[16]。

1.6.1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东方绢金龟1年1代,成虫作土室越冬。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为成虫活动盛期,降雨促使其成虫出土[17]。5月~6月为成虫交尾期,之后于10~20厘米深土层中产卵。7月末,老熟幼虫作土室化蛹,深40~50厘米,蛹期约10天。8月中旬蛹羽化,新成虫于土室过冬。

1.6.2 防治措施

孙瑞红等[18]研究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TS1防治东方绢金龟,侵染致死效果良好,具有广阔前景。化学防治有药剂拌种,使用45%辛硫磷拌种,可有效防治幼虫,或将沾有40%氧化乐果500倍液或80%敌百虫100倍液的杨、柳、榆枝条,于傍晚堆放在林间诱杀成虫,或在林地土壤上洒4.5%甲敌粉或2.5%敌百虫粉剂,具有一定触杀作用。

1.7 榛黄达瘿蚊

榛黄达瘿蚊(Dasinura corylifalva. Sp nov),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近些年新发现的榛树重要害虫,在国内为新记录种,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地区,胡跃华[19]研究了榛黄达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发现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榛树的幼果、嫩梢和叶片。被害后果苞皱缩脱落,叶片被刺激后引起虫瘿。据记载,2005年~2008年,辽宁铁岭市该虫害大规模发生,榛林被害率最高达98%,造成榛果品质下降,经济损失严重。

1.7.1 发生规律及习性

榛黄达瘿蚊在辽宁地区1年1代,老熟幼虫在地下10厘米处越冬,第二年春季榛树萌发新芽时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幼虫从虫瘿内脱落、结茧,夏眠后越冬。成虫喜白天活动,夜间在叶背或杂草中静伏,不能长距离飞行,长距离传播常常借助风力、苗木运输[20]。

1.7.2 防治措施

顾玉风等[21]研究试验了粘虫胶板诱杀榛黄达瘿蚊,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害虫数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对为害叶片害虫的防治效果达95%,野生榛林和人工榛林都适用,但短期效果较差,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5月中旬幼虫期,可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

1.8 木蠹蛾

木蠹蛾(Cossidae)鳞翅目木蠹蛾科,在世界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分布于中国的主要有芳香木蠹蛾、榆木蠹蛾、小木蠹蛾等,木蠹蛾对多个树种都具危害性,但目前对榛树为害的资料较少。木蠹蛾为主要的蛀干害虫,主要为害阔叶树种,以幼虫蛀食树木的树干、枝条,影响枝干的正常生长,枝条被害后变黄干枯,易折断[22]。

1.8.1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不同种木蠹蛾发生世代不同,1年1代、2年1代或3年1代,姜韬等[23]介绍了华北地区榛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发现在华北地区木蠹蛾为1年1代,以幼虫于枝条上越冬,翌年从新梢基部蛀入,开始蛀食枝干髓部,5~6月幼虫化蛹、羽化,新成虫将卵产于枝干或叶片上,待孵化后再次蛀入树干内蛀食。多数木蠹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喜夜间活动,幼虫耐饥性强。

1.8.2 防治措施

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于产卵期将30%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600~1000倍液喷于枝干毒杀幼虫,或将药液从虫孔注射毒杀幼虫。物理防治可用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或将枝干涂白,阻止成虫在枝干产卵。

2 榛树主要病害

常见的榛树病害有榛子白粉病、榛子果苞干腐病、榛子叶斑病、黑煤病,主为危害榛树的叶片、枝梢和果苞,严重时造成大量减产,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榛白粉病,侵害后可造成重大的损失。在榛树病害的防治过程中主要为化学防治,长期单一的使用化学药剂,导致个别病害已产生严重抗药性。

2.1 榛白粉病

榛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榛白粉菌(Erysiphe corylacearum)、小疣叉丝壳(Microsphaera verruculosa)、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guttata),为榛树的主要病害,一般以榛树叶片为侵染对象,也会侵染果苞、嫩枝[24]。被侵染初期叶背与果苞出现淡黄色侵染点,之后侵染点周围出现白色霉层,有褪绿现象。中后期形成连片的白粉层,叶片、嫩枝、果苞发生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干枯、落叶、落果。为害梢部时,皮层变得粗糙、龟裂,严重影响榛树的生长和花芽分化,造成树木早衰、果实产量下降。秋季白色粉霉外产生黑色颗粒物,为病原菌的闭囊壳[25]。

2.1.1 發病规律

榛白粉病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辽宁地区一般6月中旬发病,8~9月为病害高发期,10月开始逐渐减弱。该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榛林栽植密度、生长状态有关,1~2年生榛树幼林易受侵害,随着林龄的增加,榛树的抗病能力加强[26]。榛林密度较小,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时,发病率降低。

2.1.2 防治措施

由于病原菌在落叶上越冬,要及时清理林地落叶,集中深埋处理,防止其成为第二年病害的侵染源。控制榛林的密度,保持良好通风透光,增加榛林的抗病能力。化学防治可喷施30%吡唑奈菌胺500~6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2500~4500倍液。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的林地可使用70%百菌清腐霉利烟剂熏蒸,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2.2 榛子果苞干腐病

榛子果苞干腐病的病原为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主要侵染榛子的果苞,首先在果苞边缘出现褐腐坏死斑,之后会逐渐扩大,发展到后期整个果苞干枯坏死,果壳的发育受影响随之变黑[27]。湿度较大时,被侵染部位产生红色霉层。该病近几年在辽宁抚顺地区发病严重,最严重的榛树有70%~80%的果苞被侵染,影响榛子的产量。

2.2.1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果苞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侵染,该病在辽宁地区6月中旬发病,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当日平均气温为25℃~28℃时,平均相对湿度为85%以上时病原菌易侵染,发病严重。

2.2.2 防治措施

预防榛子果苞干腐病需要控制榛林的密度,保持良好通风,避免林内湿度过大。及时采摘染病果苞,集中处理,减少发病面积。化学方法:6月上旬未发病时可喷洒64%恶霜·锰锌2000~4000倍液预防,7月中旬发病盛期可喷施68%金雷多米尔锰锌2500~4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酯2000~3000倍液,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3 榛子叶斑病

榛子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榛叶点霉(phyllosticta corylaria),壳霉目壳霉科。该病主要为害榛树的叶片,如不及时防治,会侵染到嫩梢、果苞[28]。发病初期叶缘开始扭曲,叶片发生形变。叶片正反两面产生褐色病斑,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面积慢慢扩大并且变黑,病斑中间的颜色比边缘较深。嫩梢被侵染时出现浅褐色病斑,病斑处会凹陷,表皮表现为纵向裂纹。果苞染病后变为褐色、有凹陷。病原菌侵入榛果内时,出现黑色病斑,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导致提前落果,严重影响榛果的产量和质量。

2.3.1 发病规律

该病在辽宁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7月上旬为最严重,8月下旬出现黑色菌丝体和黑色孢子囊,严重时造成榛树死亡。

2.3.2 防治措施

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未发现理想的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化学方法为喷施40%戊唑醇5000倍液,或40%苯丙甲环唑1000倍液,有一定的效果。

2.4 黑煤病

黑煤病又称煤污病,为附生菌病害,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小煤炭菌(Melidacameliae Lcatt.)、煤炭菌(Capnodium Sp.),无性阶段为:散播烟霉(Fumagovagans Pwrs)、枝孢霉(Cladosporium Sp.)[29]。该病会为害榛树的枝干、叶片、花序、果苞、果实,发病部位出现黑色粉状物,慢慢扩大形成膜状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树势衰弱。

2.4.1 发病规律

黑煤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上越冬,在辽宁地区6~9月发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虫害严重的地方发病重。传播方式为风雨传播,以蚜虫、介壳虫、蚂蚁的排泄物或寄生的分泌物为营养。

2.4.2 防治措施

防治黑煤病需要及时清理榛林内地上的病叶和修剪下来的病枝,集中烧毁处理。化学防治:于6~9月对榛树整株喷施75%肟菌·戊唑醇2500~4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3000倍液。

3 結语

随着榛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制约着榛林的生产,在实际调查中榛实象甲、榛黄达瘿蚊、榛子白粉病是当前榛林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近些年东北地区榛树的病虫害日趋严重,呈现多样化,但研究基本停留在病虫害的发生及药剂的防治中,病原菌的鉴定及流行规律很少,对虫害的天敌及保护等相关调查与研究较少。

化学农药作为主要防治手段,具有直接、快速、高效的优点,人们不断加大投入和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受到追捧。对于生物防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因其不会使害虫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但防治周期长、见效慢,易受环境影响,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到防治中。我们需要不断研发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加强生物防治的研究,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合理抚育,增强榛树抗病能力,加强地区间引进抗病品种,制定榛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以满足榛林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岚.谈榛子的开发与利用[J].林业勘查设计,2011(04):114-115.

[2]马瑞峰.榛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4): 53-56.

[3]李华,钟思兰,刘剑锋.榛实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26): 119-121.

[4]刘玉娟,徐晓星.榛食象甲发生与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0):52.

[5]孙国忠,齐绍海,唐学利.浅谈呼伦贝尔市岭东地区野生平榛榛实象甲的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04): 73-74.

[6]GUIDONE L,VALENTINI N,ROLLE L,et al. Early nut development as a resistance factor to the attacks of Curculio nucum (Coleoptera:Curculionidae) [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7,3:323-329.

[7]PAPARATTI B, SPERANZA S. Biological control of hazelnut weevil (Curculio nucum L.,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using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 (Deuteromycotina, Hyphomycetes). V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elnut[J]. Acta horticulturae, 2004,12:686-688.

[8]胡跃华.榛卷叶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辽宁林业科技,2011(04):32-33.

[9]马瑞峰.榛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04):53-56.

[10]杨琦.辽北地区蒙古灰象甲的发生与防治[J].杂粮作物,2002(01):52.

[11]李亚杰.苗期的大害虫——蒙古象虫[J].农业科技通讯,1979(10): 36.

[12]寇晓慧.铜绿金龟子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4(03):25.

[13]陈建明,陈中其,余晓平,等.九种无公害农药对铜绿金龟子和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J].浙江农业学报,2006(05):321-324.

[14]杜玉虎,楚明,吴巍,等.果园苹毛金龟子成虫取食规律与非农药防治方法报告[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9-10.

[15]孟庆杰,王光全.沂蒙山区苹毛金龟子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8(01): 215-216.

[16]赵熙宏.黑绒金龟子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1(24):333.

[17]师二帅,罗琼,李娜,等.黑绒金龟子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4(14):33.

[18]孙瑞红,李爱华,李晓军,等.利用昆虫病原线虫TS1防治黑绒金龟子研究初报[J].落叶果树, 2008(03):6-7.

[19]胡跃华.榛黄达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林业实用技术,2011(10):37-38.

[20]胡跃华.辽宁平榛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J].辽宁林业科技,2016(02):76-78.

[21]顾玉锋,牛兴良.粘虫胶板在野生榛林防虫减灾中应用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2016(03): 39-41.

[22]乔雪静,封慧戎,封凯戎,等.榛子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6(03):44-45.

[23]姜韬,李云飞,张艳宇,等.华北地区榛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118-119.

[24]Braun U. A monograph of the Erysiphales (powdery mildews)[J]. Nova Hedwigia, 1987(89):1-700.

[25]刘义,刘春静,刘淑艳,等.辽宁铁岭榛白粉病病原菌研究[J].菌物研究,2013(01):24-26.

[26]王忠.平榛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6(07):46-48.

[27]孙俊.辽宁省榛新病害——果苞干腐病病原鉴定初报[J].中国果树,2013(06):62-63.

[28]孙俊,刘志恒,刘广平,等.榛子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N].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1.

[29]于薇薇.大果杂交榛子病虫害的防治[J].北方果树,2013(03):26-27.

作者简介:李朝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推荐访问:东北地区 榛树 研究进展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