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名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对照材料 扫黑除恶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治国理政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晋绥边区连环画代表性作品研究

时间:2022-10-20 08:54: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晋绥边区连环画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结合日常的真实生活和革命战斗而创作的作品,再现了晋绥边区这一革命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通过对晋绥边区具有代表性的连环画作品分析,表现了抗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投身革命事业的英勇无畏精神,也体现了解放区军民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晋绥边区连环画对晋绥边区的革命建设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宣传作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晋绥边区;连环画;作品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广大知识分子、艺术青年、农民群众在党的影响下,纷纷投身到革命热潮中。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同志来到晋绥边区,给予边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肯定。毛主席在兴县蔡家崖发表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著作,为晋绥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边区的各项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晋绥边区的美术工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大量的木刻连环画,这些连环画或是反映革命战争,或是反映人民生活状况,木刻艺术凭借锋利的刀法,坚实的木板,流畅奔放的线条,刚劲的力量与柔美的较量,黑白强烈的对比,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由于木刻的底版所用的木版材料来源丰富,所用的雕刻工具简单,木刻印刷复制起来简单快捷,便于操作,所以,木刻艺术成为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这一时期的木刻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大力支持,获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1]

在晋绥边区连环画作品中,尤其以林军的《不朽的战士》、吕琳的《纪利子》、李少言的《八路军一二0师在华北》、安阳明的《女英雄刘胡兰》和力群的《晋绥人民画报》影响较大。这些木刻作品内容贴近生活,真实自然,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和斗争的理论武器,使解放区的工作,不论是在美术作品方面,还是在思想政治宣传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不朽的战士》

这本连环画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何大庆成为解放军战士后的英雄故事,何大庆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的贫农家庭,从小遭到压迫和剥削,在16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作为部队的壮丁,中途他曾逃跑过一次,但未能成功,后来在国共内战的一次交锋中,何大庆被解放军战士抓获,在解放营中他就决心加入共产党军队。从此他如鱼得水,在解放军部队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英勇善战,克服一切凶险与困难,在短短半年内立下八次战功,成为了战士们的榜样。此时作为一名战士的林军听闻了何大庆的伟大英雄事迹以后,不由联想到自己在前线所经历的各种艰辛与磨难,感同身受,于是他决心要把何大庆的感人故事描绘出来,他拿起了刻刀,日夜不停,在很短的时间里创作出了21幅连环木刻画《不朽的战士》,动人心弦、感人肺腑。[2]《不朽的战士》这套作品的完成,为中国版画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革命历史刻下深深的印记,是一部不能忽略的作品。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这组《不朽的战士》以橱窗陈列的方式展出,后被出版成书,广为流传并三次重印,这是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在新中国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林军成功塑造了这位抗战英雄的伟大形象,真实、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优秀品质。由于他长期深入部队生活,对战士的生活、思想、感情、心灵、音容笑貌都非常了解和熟悉,尤其是对战士有着深厚的敬爱之情,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战斗生活气息,有着强烈的革命激情,人物形象也很丰满生动,因此很感染人,有强烈的鼓舞力量。林军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创作,在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探索民族风格、画面主题思想鲜明,使自己的版画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整个作品风格朴实、浑厚,有着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也显示出作者本人浑厚、淳朴的思想和性格风貌。

二、《纪利子》

《纪利子》是晋绥军区政治部从事美术工作的吕琳创作的一组作品。吕琳,1920年生于山西省吉县,1938年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在领导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创作木刻画,以此宣传抗日,之后参加了战斗剧团,为革命根据地的宣传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后辗转到晋绥军区政治部从事美术创作和宣传工作,极其艰苦的基层战斗生活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连环画《纪利子》描述的是纪利子在五岁的时候一家人就给地主家劳动干活,当牛做马,忍饥受冻过光景,表现了纪利子在这个特别贫困悲惨的家庭里,整日受到地主的呵斥和鞭打。在一次打击蒋匪的战斗中,想起了自己的苦痛经历以及地主的打压辱骂,就奋不顾身,勇猛杀敌,后来慢慢走上革命道路的经过。晋绥军区政治部为了鼓舞人民的革命热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斗争中来,就把这套连环画编印成画册出版,分发给战士,晋绥军区所属部队指战员手中都在传看木刻连环版画《纪利子》,纪利子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为根据地的宣传和部队的激励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纪利子》能够广为流传,这主要得益于吕琳在参加农村土改时和在连队生活期间搜集到的大量素材,才创作出如此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作品。

这套作品艺术手法朴实,造型简单概况,构图均衡完整,线条节奏感强烈,粗细有致,坚实有力;画面黑白布局得体,对比强烈,重点突出;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富有极强的生命力。画面中使用大量黑色,经常可见整幅画面有成块的黑色出现,给人以一种肃穆的感受,看完可让观者回味无穷。作品以有力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广大军民顽强抗日的真实情景,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来之不易与拼搏精神,直至今日都是我们开展爱国主義教育的楷模和典型示范。

三、《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华北》

抗日战争革命时期,李少言断然投身革命,在枪林弹雨、硝烟战火中,根据自身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创作完成了木刻组画《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华北》,全套共46幅。[3]每幅作品都细致深入的描绘了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情况,主要对抢渡黄河、三井战斗、打伏击、转战古长城内外、在风雪中进军、雁门关战斗等一系列活动和战绩进行了具体化的深入刻画和形象化的图像描述。[4]生动地表现了八路军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作品感人至深,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其中的艰辛和困难。李少言说:“打完仗别人休息,我就刻,下大雨打着伞也要刻”,“我刻完一幅,贺龙、关向应都要拿去欣赏,还给我的作品提出意见,有一次贺龙同志说:‘你的马腿没画对,马走起来,四条腿是交叉的’,他用四根手指比画着……”。[5]延安解放后,他还创作了连环画《日军守备队的生活》,作品形象地描绘和讲述了日军守备队所遭受的一系列窘境和打压,该作品获得了1937年文艺奖金乙等奖。后来他还设计了延安地区的第一枚邮票,李少言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坚持版画的战斗传统,坚持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他的木刻作品内容详实、形象生动,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迹,被誉为“战斗的进行曲,时代的抒情诗”。

《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华北》画面构图宏大饱满,富有生活气息,人物神情自然,脸部饱满,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内容丰富精彩,形式多样,整个画面富有张力,带有质朴的民间诙谐意味,灌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一方面表现了抗战时期激烈、悲惨的战斗场面及我军的艰苦奋斗、英勇无敌精神,另一方面也再现了解放区军民融洽、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和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坚定的抗日决心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至今而言都有着真实的借鉴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抗战期间大型木刻组画中的巨著。

四、《女英雄刘胡兰》

《女英雄刘胡兰》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有关刘胡兰英雄事迹的木刻连环组画,这在我国出版史上极为重要,成为一部极具影响的作品。刘胡兰,女,祖籍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牺牲时年仅16岁,是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时任云周西村妇女秘书,曾领导全村人民反恶霸、反贪污、减租减息,帮助穷人翻身,并发动全村人民打饼子,做军鞋,冒雪劳作及掩护人民解放军伤员,对革命工作一贯积极负责。一九四六年冬,閻锡山匪军一一五团机枪连长带领匪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抓住了刘胡兰,威胁利诱,逼迫刘胡兰自首,但刘胡兰如铁似铜,痛骂阎匪,坚决勇敢,毫不屈服,阎匪恼羞成怒,搬出铡刀威胁说:“你不自首,就铡死你”,刘胡兰说:“要杀要剐由你”,阎匪又问:“你真的不怕死吗?”,刘胡兰又说:“怕死不是共产党”。说时将袖子挽起,把头发一理,就英勇地睡倒在铡刀上……英勇就义时年仅16岁,是中共历史上牺牲的最忠诚、最英勇的女党员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威武不屈,从容赴义的伟大精神感动和教育了全村人民,到处响起了“向刘胡兰学习,为刘胡兰报仇”的声音。在艰苦的行军的路上,安阳明听说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非常感动,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刻刀铭记这位女英雄。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较差,出生于农村的刘胡兰从来也没有拍过照片,为了更真实的塑造这一伟大形象,安阳明主要通过对她继母胡文秀及妹妹的记忆、了解及口述,介绍了刘胡兰的英雄革命事迹和体态外形特征,根据她们的仔细描述、慎重斟酌之后才形成了连环画中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她是个圆脸,短发,按照当地农人的习惯,在头上裹了毛巾,是一副农家女儿的装束。”安阳明回忆说。在这本《女英雄刘胡兰》连环画的封面,印的就是刘胡兰那张稚气未脱的圆脸,“两只眼睛不大也不小,单眼皮,眸子特别亮,嘴角微微上翘着,像是在微笑,有些调皮、可爱、亲切的样子。”[6]70年过去了,安阳明对于当初创作刘胡兰的历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套木刻组画,吸收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精华,采用了民间年画、剪纸的形式语言,使得画面简洁明快,主题突出,作者运用质朴、粗犷、娴熟的雕刻技艺,成功塑造了刘胡兰同志英勇无畏、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起到宣传革命英雄事迹的作用,更歌颂了刘胡兰的英雄气概和感人事迹。

五、《晋绥人民画报》

晋绥边区的报纸中,连环画是进行思想宣传教育最便捷、最亲民的方式之一,其中《晋绥人民画报》是晋绥边区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美术报刊,“该报由中共晋绥分局直接领导、山西画报社编委集体负责,采用了四开新闻纸大小、石印两色套版和三色套版隔期交替使用的彩板形式。”[7]为了能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懂,报纸的内容、版面、色彩搭配结合老百姓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关心的事件等,画报主题突出醒目,版面整洁明朗,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1945年冬,力群从延安转战晋绥边区工作,开始担任晋绥根据地的文联美术部部长和当地画报《晋绥人民画报》的主编,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编辑出版《晋绥人民画报》上。“《晋绥人民画报》于1946年1月正式创刊,每月出两期,连特刊共计出版了33期,于1947年5月停刊。”[8]《晋绥人民画报》为晋绥三百万人民所喜爱和欢迎,因为大家真正感到“看懂了、受益了”,因此也就有了感情。

《晋绥人民画报》刊登的主要内容是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连环画、画报、图画壁报、年画、传单、宣传画等,这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战斗武器与抗战动员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了基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提高了晋绥边区军民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画报从多方面、多角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对敌人的沉痛打击,歌颂了解放区人民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及农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晋绥人民画报》的宣传和教育,才使得人民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军民鱼水情,广大劳动人民才愿意主动的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成为取得革命胜利最坚强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后方保障。晋绥《人民画报》作为晋绥边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收藏价值。

在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的美术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创作了大量反映革命战争事迹、英雄人物故事、普通人民生活的木刻连环画。每一幅作品都是其所处年代的真实反映,因此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这些生动的连环画作品,真实再现了我国广大军民顽强抗敌的决心,也记载了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是我们今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和事例。这些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画面真实感,作者都以最真切的自身体验和感受进行创作,使作品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效果,起到了先导与示范作用。一幅幅的抗战连环画让后世的人们形象而生动地看到了一幕幕的抗战景象,这些作品无疑具有较强的艺术含量、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乃至于成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邓银鹏,龚联.连环画坛里一朵奇葩红色文献的珍贵藏品——解放区根据地木刻连环画收藏述略[J].学理论,2015,12.

[2]杨帆.版画家林军[J].重庆与世界,2004,01.

[3]李焕民.画家李少言—为李少言从艺60年而作[J].美术,1997,12.

[4]李岩.中国抗战题材连环画发展历史探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01.

[5]李少言.晋绥解放区木刻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6]安阳明刻.女英雄刘胡兰版画集[M].北京:新华书店印行,1949.

[7]成凯.晋绥《人民画报》赏析[J].收藏界,2012,10.

[8]刘红红.晋绥边区连环画内容研究[J].美术大观,2016,08.

推荐访问:晋绥 边区 连环画 代表性 作品